返回第一百四十一章 质问(第2/4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果孔范今日被天子绳之以法,袁宪可不会为其求情,但事情并不是外人所想的那样,孔范并不会有性命之忧,甚至未必会丢官罢职。

    一名宦官在前领路,袁宪走在宫道上,想着近日发生的一件大事。

    不久前,陈国寿春城外c淮水以北的周国地界,忽然有大量周军向岸边靠近,旌旗招展c号声连绵,寿春守军以为是周军来袭城,吓得惊慌失措。

    周国(宇文氏)如今和陈国订有盟约,两国携手共击尉迟氏,周国之前一直遵守盟约,甚至还将攻占的合州州治汝阴归还陈国。

    现在,两国以淮水为界,陈国收复淮南州郡后抓紧时间休养生息,而周国(宇文氏)则在淮北和尉迟氏鏖战。

    所以谁也不会想到宇文氏会忽然聚集兵马,兵锋直指寿春,寿春守将在紧急布置城防之际,派人到汝阴以及钟离等地告急。

    结果北岸的周军将士是在狩猎,得知实情的寿春守将不由得松了口气,但依旧不敢掉以轻心,生怕对方是假借狩猎之名,行偷袭寿春之事。

    待得北岸周军离开,守军们才敢放心,结果没过多久,对方遣使入城,面见守将时,提出了一个极其无礼的要求:

    狩猎时,有两名周兵失踪,周国方面认为这两个人逃进了寿春城,所以要求守将开门,让周兵入城搜索。

    这种要求不但无礼,还极其无耻,守将当然不会答应,面对来使的威胁,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对方要求。

    结果就是大批周军再度南下,聚集淮水北岸,又遣使威胁,说不交出两名周兵,就要强行入城搜查,在北岸摆出一副要兴师问罪的阵势。

    守将不敢大意,在紧闭城门的同时,遣使告急,告急文书直接送到建康,送到天子手中。

    天子看了之后勃然大怒,大臣们也为周国如此卑劣行径激得气愤填膺,但出于维护两国盟约的考虑,天子决定遣使到涡阳,当面质问周国淮北驻军主帅c西阳王宇文温,质问对方为何要擅开边衅。

    然而使者还没到京口,西阳王的使者却渡江来到了京口,入建康之后,向天子递交了西阳王的亲笔信。

    西阳王在信中,措辞严厉的质问陈国为何背盟c私下里与尉迟氏勾结,意图南北夹击,偷袭淮北的周军(宇文氏军队)。

    这种恶人先告状的行为,使得天子极为不快,但宇文温在信中列数了陈国私通尉迟氏的罪证,其中就有宇文温击败尉迟佑耆c进入涡阳后,在尉迟佑耆下榻处搜到的一封密信。

    那封密信,是尉迟佑耆写给陈国大臣孔范的回信,尉迟佑耆在回信里,同意了孔范的建议,要南北夹击宇文氏军队。

    然后尉迟氏全力清剿宇文氏在河南c淮西军队,为陈军趁机收复江州创造良机。

    宇文温在信中叫嚣,若陈国不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不把孔范的人头送到涡阳,他宁可弃尉迟氏的威胁不顾,也要挥师南下,席卷淮南。

    还要上奏朝廷,派水军东进,最后水陆合击,兵临建康城下!

    如此气焰嚣张的“最后通牒”,让天子气得双手发抖,让大臣们气得群情激奋,但考虑到现状,君臣的满腔怒火却无法发泄。

    因为无论是天子还是大臣,都不确定孔范是否真的私通尉迟氏。

    如果孔范真的做出这种事情,被周国西阳王抓住证据,那么对方就有理,甚至只要上奏周天子,周国极有可能会撕毁盟约,刀兵相向。

    这不是陈国君臣想看到的结果,虽然宇文氏确实占据着巴c湘c江州以及岭表交c广,虽然天子确实想收复失地,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将近两年的战事,又加上之前建康城里爆发的兵变,几乎耗尽了陈国的存粮,如今官军好不容易收复淮南,正是修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