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八章 兵临城下 续(第2/4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言相劝的时候,因为谁越劝,就越倒霉。

    “王参军”

    “属下在。”

    “寡人给你看的资料,可曾看明白了”

    “大王,孤城不可守。”

    “现在说已经晚了,尉迟惇即将兵临城下,跑是跑不掉的。”宇文温笑眯眯的看着王頍,心里正在琢磨如何借题发挥,王頍当然心知肚明,所以要认真应对。

    “属下冒昧,请问大王计划要守悬瓠多久”

    “你说呢”

    “大王,谈正事要紧。”

    宇文温哼了一声,收起笑容,这一举动让王頍心定不少,侍立宇文温身边的张鱼见着要谈正事,便示意其他侍卫后退,省得碍事。

    “寡人,打算效仿韦孝宽守玉璧,逼得尉迟惇黯然退兵,所以不是能守多久的问题,是如何想办法让对方伤亡惨重。”

    “大王昨日所给资料,属下一一看过,请恕属下直言,许多城防措施不过纸上谈兵尔。”

    王頍不是故意危言耸听,他昨日入城,向宇文温表明军前效力的决心,对方给他许多资料,说看过之后再说,而现在,他就得说出个所以然来。

    宇文温给的资料内容详实,让王頍对如今悬瓠的状况有了明确的认识,宇文温雨夜入悬瓠后,就一直在加强城防,而这段时间以来的努力,决定了安州军能否在优势兵力敌军的进攻下守住悬瓠。

    其中有许多措施和手段,是王頍闻所未闻的,他甚至敢确定,这些守城的方法是前无古人。

    看文字描述,似乎实战的效果会不错,但王頍觉得正是因为之前从未有人用过,所以效果值得怀疑,他翻开小册子,开始提问题。

    宇文温做出的决定,基本很难更改,王頍来得晚,没能参与决策,所以现在他能做的以及宇文温需要他做的,就是作为质疑者,用另一种视角来进行攻防推演。

    换句话说,宇文温也有考校王頍之意。

    所以王頍不敢懈怠,昨晚彻夜未眠挑灯夜读,此时已是成竹在胸,开始向宇文温发难:“大王,属下认为,官军欲在悬瓠实行所谓食物配给制,难度颇大。”

    “何以见得”

    “若敌军围城,物资供应必然紧张,对于城中士兵来说,不患贫,患不均”

    “参军的意思,是寡人赏罚不明”

    “非也,大王要实行食物配给,尽量减少粮食消耗,需要对将士们每日口粮进行严格限制,然则守军又分安州军和归降的豫州军,大王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实际会让有的人觉得不公平”

    。。。。。。

    “和大王座谈的是”

    “回杨使君,那是西阳王府的王参军,掌记室事。”

    “噢”

    杨素点点头,驻足观望,没有按原先的想法去向西阳王禀报城防事宜,反正也不是什么急事,稍后再说也可以,不过身边吏员方才所说,让他想起往事。

    王府佐官,有列曹参军,所谓“列曹”,即功曹、兵曹、水曹、户曹、仓曹、兵曹、礼曹等参军,而其中最为重要、最受府主藩王信赖的参军是记室参军。

    记室是指掌管文书之官,王府的记室参军负责藩王的文书起草,一般来说,藩王会任命有才学并十分信任的人担任此职。

    那年,年轻的杨素踌躇满志,被晋王宇文护引为记室,原以为从此官路一帆风顺,结果

    还好当时的皇帝宇文邕没有对晋王党羽赶尽杀绝,杨素才保得一命,人生无常,往事历历在目,他觉得自己年过不惑却依旧蹉跎,只叹时间流逝之快。

    见着宇文温与其记室交谈恐怕持续时间不短,杨素请旁边吏员代为传话说稍候再来,随即领着随从转身离开,不过没有下城墙,而是沿着城头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