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花样(续)(第2/3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为“注册资本”。

    注册资本的额度,会和经营范围挂钩,账户的初使注册资本越多,可以经营的行业范围就越广,若是想经营香药等暴利行当,注册资本初步限定是不得低于二十万贯。

    从此以后,牙侩从外地商贾那里进货,必须在柜坊过账走“流水”,也就是从柜坊账户里支取货款给客商,如此一来,留下了出账记录,以及回执票据。

    同样,牙侩把手中的货物转售给本地商贾,收入也得在柜坊过账走“流水”,就是把货款存入柜坊,如此一来,就留下了入帐记录,还有回执票据。

    <istyle=‘color:#4876ff‘>-----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istyle=‘color:#4876ff‘>----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这是强制要求,不愿意,可以,爱干干,不干滚。

    官府的做法很直白,首先承认牙侩对于撮合买卖的作用,还加以强化,让大宗货物买卖都必须通过牙侩才能进行。

    然后,加强对牙侩的管理,以柜坊为工具,控制牙侩的“流水账”,以之追查对方店里的账目,确定进货量、出货量,作为征税的凭证。

    如此一来,牙侩们就被锁住了。

    与此同时,东西市内的坐商,也必须在指定的几个柜坊之一开设账户,存入“注册资本”,进货的货款,也必须过账走“流水”,以及回执票据。

    这也是强制要求,不愿意,可以,爱干干,不干滚。

    接下来,坐商把商品卖给了谁、交易额是多少,市署不管,按坐商进货时的金额去对账,然后收税。

    至于物物交易,自然有另外一套流程,柜坊会针对这种情况提供另外的服务,但道理是一样的。

    如此一来,牙侩、坐商们就会有两本账,一本是自己店里的账,一本是柜坊账户里的流水账。

    自己店里的账随便编,但柜坊里的流水账,根本就改不了,一旦两本账对起来发现对不上,就对回执票据,如果发现是店家作假账,那店家就要倒大霉了。

    这种双重记账法一旦实行,商家不容易逃税,市署不需要每日派税吏守在店里记账,只需要每月从柜坊拿流水账,就能较为轻松分辨商家账本的真伪。

    用柜坊强势介入商业买卖,介入账目流转,由此多了一个账本,让税吏有了倚仗。

    还强制商家在柜坊开账户,存“注册资本”,白得一笔资金用于放贷生息,这和抢钱差不多。

    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脑袋,才能想出如此伤天害理的办法来,使得行商、牙侩和坐商,全都免不了缴税,如果可以,真想将此人万箭穿心。

    行商缴税,依据是,而牙侩和坐商缴税,依据就是在柜坊里留下的“流水账”。

    这套制度实行起来,当然还有很多具体操作,但官府的这套新制度不算复杂,谁都看得懂。

    行商的货物,从入城开始到坐商出售,会缴纳三次税,而牙侩和坐商的利润也加在内,变成最后的售价。

    税率经过调整,累计起来不会太高,牙侩的利润被适当压缩,留给坐商足够的利润,顾客能够以较为合理的价格购入商品,官府收的商税能根据贸易量的增加而上涨。

    这算是皆大欢喜的局面么?

    不是,利润变少,谁会高兴?

    商家如实缴税,意味着自己的收入少了一块,宛若被人割了一块肉,谁不觉得疼?

    从头到尾看,怕是只有税收增加的官府会高兴。

    而对于长安的粟特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