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七章 概率(第2/3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摇头:人没救了。

    他们带来的青霉素,有不同批次制品,全都给病人做了皮试,皮试结果全都过敏,区别只是过敏程度轻重不同。

    这就意味着,眼前这幼童若注射了全剂量青霉素,理论上有九成九的概率会死于青霉素严重过敏。

    若不注射青霉素,幼童必会死于肺炎。

    吕文华看着这眉清目秀的孩子,心中叹道:生于富贵之家,却无福消受,孩子,来世再投一个好人家。

    事已至此,可以开始进行第二阶段试验。

    今夜,吕文华一行名为救人,实际上依旧是在做临床试验,如今人是救不回来了,但试验还是要继续。

    他用手巾擦了擦汗,问:“皮试过敏症状最轻的,是哪个编号制品?”

    旁边负责做记录的人答道:“十七号青霉素。”

    “很好,全剂量注射,然后每半小时把一次脉,量一次体温...”

    “是。”

    第二阶段实验开始,一名医生给李世民注射了全剂量的青霉素制品(十七号制品),随后大家轮流值班观察。

    他们对幼童进行全剂量青霉素注射,故意引发过敏,再观察病人走向死亡过程中的各种症状,以积累临床试验数据。

    残忍是残忍了些,那又如何?

    这么多年来,死于青霉素临床试验的重病患者已经不计其数,唐国公之子,不过是庞大数字中的一个计算分子而已。

    对于吕文华和同事们来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研究青霉素,用将死之人做实验不算什么。

    按照新的医学理论,病人生病,原因多是“病菌”或者“病毒”在体内肆虐,症状之一就是发高烧,所以只有想办法杀死人体内的“病菌”或者“病毒”,才能让病人痊愈。

    青霉素,是提取自青霉里的一种提取液,据说杀菌效果很好,可以用来治病。

    原理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从西阳时期开始,吕文华及其他医生、实验员们就在努力研究如何提取有效的青霉素,进展却不如人意。

    研究历时多年,耗费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他们好不容易摸索出一套方法,能提取出稍微有效的青霉素,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但这样的青霉素不能直接用在病人身上。

    问题出在提纯,若提纯青霉素里杂质太多,给患者注射之后,患者会因为严重过敏而一命呜呼。

    所以,注射青霉素前,要进行皮下试验,看看患者是否对要注射的青霉素过敏,此即为“皮试”。

    因为无法有效提纯,青霉素制品在人身上的皮试通过率很低,即便患者通过了皮试,全剂量注射青霉素,青霉素生效的概率,依旧也很低。

    因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从不同青霉里提取出的“青霉素”,其中到底有多少有效青霉素成分都是未知数。

    总而言之,即便有了青霉素制品,患者活命的概率也很低,所以按着当前技术提取的青霉素制品,完全没有实用化的意义。

    天子投入重金研究的青霉素,距离突破遥遥无期,然而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研究中衍生出来的菌落培养技术,转做豆腐乳,居然能盈利。

    自那以后,吕文华和同事们继续努力,青霉素提取技术后来又有了一些进步,可以改做兽药。

    长安某作坊里,一直具备大批量生产青霉素制品的能力,但这些所谓“青霉素”,全都是为养猪场、养鸡场准备的药品,专门用来治猪瘟、鸡瘟。

    尤其是治鸡瘟,大型养鸡场因为养鸡数量大、鸡笼密集,所以很容易爆发鸡瘟,一死就是一大片,而有了神奇的“兽药”,养殖场主们至少有一成半的概率止损。

    正是因为如此,当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