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一章 为什么?(续)(第2/3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每况日下,不到三十岁便病逝于任上,豳国公的资源,便由当时的宇文二郎、宇文广的弟弟宇文亮接管。

    于是李允信成了宇文亮的佐官,时常进出府邸,可以说是亲眼看着宇文亮的长子宇文明、次子宇文温长大。

    而宇文亮之弟宇文翼(原名宇文廙),年仅十九岁便病逝,于是宇文亮将年幼的次子宇文温过继给亡弟延续香火,继承了西阳郡公的爵位。

    大象二年时,李允信和杜士峻、郑万顷一样,是杞王宇文亮的亲信,被其安排辅佐大郎宇文明,虽然现在的官职是安州总管长史,可实际上行使的就是安州总管职权,是实际上的安州总管。

    听得李允信自述和杞王一家的渊源,宇文乾铿颇为感慨,他觉得若是周国多一些李允信这样的忠臣,当年大象二年的变乱哪里会发生。

    “陛下,往事历历在目,微臣依稀记得天和年间旧事...”

    “天和年间?朕记得那是二十多年前了。”

    李允信点头称是,然后切入主题:“陛下,昔年晋荡公专权,杞王当时年轻气盛,行事不知轻重,跟着晋荡公诸子为所欲为,多有逾制之举。”

    晋荡公宇文护专权杀帝,是周国的一个疮疤,也是一个政治禁忌,此时被李允信揭起一角,宇文乾铿却没发作,静静听下去。

    “后来高祖振作,晋荡公伏诛,杞王惶恐不已,成日里借酒浇愁,高祖得知后手书一封,杞王看过方才如释重负,从此一心一意拱卫帝室。”

    “这件事情,朕也曾听人提起过,杞王虽然为晋荡公亲侄,但朕绝不会无端猜忌。”

    宇文乾铿不是傻瓜,听得出李允信言外之意,对方是担心他认为宇文亮会变成宇文护第二,由此心生芥蒂,但无论以后事态会如何发展,此时他自然知道该说什么。

    “陛下可知,杞王是如何说西阳王的?”李允信又带起一个话题。

    “嗯?朕可不知道。”

    见天子来了兴趣,李允信答道:“西阳王行事有些另类,常被人告到杞王处,弄得杞王面上过不去,只叹家门不幸,接连出了两个逆子。”

    “两个?”宇文乾铿闻言一愣,有些摸不着头脑,他琢磨着莫非杞王连世子宇文明都骂了?

    “陛下,杞王私下常说,西阳王就像他当年一样,年轻气盛,行事放荡不羁,都是家中逆子。”

    “啊?哈哈哈哈..”宇文乾铿笑起来,他倒是没想过宇文亮竟然如此说宇文温,李允信这几句话,让他想起当年自己和父亲之间的往事。

    现在回想起来,他当年调皮捣蛋,恐怕也是父亲眼中的逆子。

    所以当年的杞王,恐怕也是和如今的西阳王一般,年轻气盛不愿受繁文缛节束缚,有时候行事逾制,也是无心之失,故而高祖看出这点,没有追究宇文亮的责任。

    宇文乾铿如是想,他被宇文温救过,对宇文温的观感很好,被李允信这么几句话带着又联想开来,连带着对宇文亮也多了一些好感。

    这正是李允信想要达到的效果,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他的职责之一,就是多在天子耳边说宗室的好话。

    免得别有用心之人,拿着晋荡公宇文护的所谓‘前车之鉴’,挑拨离间天子和宗室的关系,这一点很重要,也是宇文明临行前交付给李允信的重任。

    偷袭悬瓠的宇文温,居然在城中遇见本已‘伤重不治’的天子,坐镇安陆的宇文明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刻做出反应,特地派李允信来悬瓠,就是要近水楼台先得月。

    天子要留在悬瓠,尽可能号召各地兵马勤王,可想而知会面临极大的军事压力,而宇文温要带兵,那么就得有人帮忙主持其他事务。

    换句话说,宇文温分身乏术,那么宗室一方必须另外安排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