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六章 机会(第2/4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北走向,如同一条条天然的壕沟,能挡住敌军主力,却挡不住小股精锐。

    所以潼关东南十里还有关隘,名为“小关”,据守潼关的雍州军,分兵一部在小关驻扎,小关和“主关”潼关一样,承受了敌军持续数月的凶猛进攻。

    要守住关中的东大门,光守“正门”潼关还不行,“侧门”小关若是丢了,潼关会被敌人绕过去,出现腹背受敌的险情,所以想要据守潼关一线,兵力不能少。

    雍州军除去镇守长安的一部,其余军队分成两支,一支由杞王宇文亮率领,坐镇蒲坂西岸的朝邑,而另一支就由邓孝儒率领,守着潼关及小关。

    秦州总管梁士彦,领兵镇守散关,抵挡益州总管席毗罗的大军,关中局势初步稳定,而山南方向,局势也稳定了。

    袭击江陵的崔弘度已经被击败,进犯大别山五关的敌军全军覆没,杞王世子、山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宇文明做镇安陆,邓孝儒的后任黄州总管、西阳王宇文温出击豫州,占据豫州州治悬瓠。

    宇文温以围魏救赵的方式解了方城之围,连败敌军,迎回落难的天子,逼得丞相尉迟惇亲率主力围城。

    宇文氏从一开始的猝不及防,到现在的站稳脚跟,局势愈发好转,但邓孝儒知道这只是表面看上去好,实际隐患不小,一旦处置不当,大好局面瞬间就会崩盘。

    隐患就是关陇的那些豪族,还在首鼠两端、作壁上观。

    雍州军主力倾巢而出,聚集在潼关、朝邑,而散关方向还是靠着秦州总管梁士彦守着,留守长安的兵力有些紧张,属于外强内弱的局面。

    一旦那些关中豪族如京兆韦氏等决定投靠尉迟惇,领着部曲私兵叛乱,长安守军未必镇得住,一旦长安出事,位于潼关、朝邑、散关的军队必然军心大乱。

    这种情况很危险,邓孝儒等人不是没有提醒杞王要小心,杞王也知道这种情况有隐忧,但没有更好的办法:尉迟氏大军就在眼前,己方若不和对方针锋相对,若等对方攻进关中,万事皆休。

    正在蒲坂虎视眈眈的并州总管尉迟勤,如同一个极有耐心的猎人,不急不躁驻军蒲坂等候机会,而率军攻打潼关的敌军主帅是河阳总管尉迟敬,同样不急不躁,很有耐心。

    尉迟勤和尉迟敬是亲兄弟,这兄弟俩的心思,邓孝儒大概能琢磨出来,那就是这样拖下去,拖着雍州军主力在外,拖的时间越久,空虚的长安越容易生变。

    雍州军的主力都在数百里外,长安兵力相对薄弱,一旦城里有人起了心思要叛乱,成功的几率不小,一旦成功,会造成雍州军土崩瓦解,届时这些人迎接尉迟氏大军入长安,可是首屈一指的大功臣。

    这样的诱惑,不由得野心勃勃之辈不动心,虽然杞王在长安做了相应安排,但邓孝儒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所幸,情况正在好转,因为天子到了山南,派出使者抵达长安,向各地宣布即将重建朝廷,号召关陇人士勤王,有天子的大义名分在,那些首鼠两端的家族,至少会倾向于站在宇文氏这边。

    杞王以及身边亲信包括邓孝儒,之前可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转机。

    大家都认为天子已经被尉迟惇害死了,尉迟惇还以天子“遇刺伤重不治”为由,污蔑杞王是弑君凶手,这种骂名让杞王的处境愈发艰难。

    结果已经变成“先帝”的天子居然还活着,居然还让西阳王在悬瓠遇到了,随后毫发无损的抵达安陆,接见各地官员,无数渠道得来的消息,证明这位是真的。

    邓孝儒其实无所谓这个天子是真是假,反正他是杞王集团的人,但这个消息对于首鼠两端、作壁上观的关陇人士来说,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天子要重建朝廷,对于这些人及其背后的家族来说就是难得的机会,毕竟在重建的朝廷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