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续)(第2/3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长史来处理事务。

    宇文亮希望孙子能够像其“堂叔”宇文温那样从谏如流、知错能改,才能他彻底放心让宇文理在益州为官。

    毕竟为了让宇文理出镇益州,可是费了一番功夫,所以不希望孙子在任上出太大的纰漏。

    宇文亮要让孙子历练历练,积攒声望,为日后入中枢担任要职提前做准备,至于太年轻的问题,实际上不是问题,因为当年出镇蜀地的宇文宪,也不过十六七岁。

    益州富庶,朝廷必然以重臣或者宗室坐镇,但益州和并州不同,不需要面对强敌突厥,所以宇文亮觉得宇文理在益州总管任上可以将精力放在民政,很容易做出政绩,对于积攒声望是很有利的。

    宇文亮为了培养孙子,作了一番布置,但这是长期规划,对于他来说,掌握权力,不让大权旁落才是最紧要的。

    十年前出了个杨坚,宇文家差点被杀绝,两年前尉迟忽然发难,宇文家的局势同样危急,宇文亮可不想再来第三次,到时候一不留神,可真就要完了。

    这就是现实,权力不能拱手让人,否则就等于把刀把子递给别人,届时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完全看他人心情而定。

    宇文亮不相信那些权贵、世家门阀,不相信这些人忠于宇文氏。

    宇文氏经营关中数十年,那么多女婿、亲家,结果在大象二年出事时,这些亲家一个个袖手旁观,甚至还助纣为虐,所以宇文亮不会相信这些权贵的忠心。

    他若是放权,谁能保证掌权的人会不会是第二个杨坚?

    而若是归政于天子,他和儿子、孙子的性命,同样系于天子一念之间。

    若天子是武帝那样的明君,倒也没什么,大不了做个清贵藩王,可万一天子是宣帝那种昏蛋,他一家就要完了。

    这不是宇文亮找借口,而是有前车之鉴。

    他可记得清清楚楚,十年前,侄子(次子)宇文温新婚不久,当时的天子宇文就意图对宇文温之妇尉迟炽繁不轨,若是对方得手,自己一家绝没有好下场。

    所以,宇文亮绝不会把自己一家的性命,系于他人之手,权力既然握在手中,就不会再让出去。

    他和世子宇文明坐镇中枢,牢牢控制朝廷大权,以防哪天宫里出了意外,又冒出个奸臣篡权,借着伪造的遗诏“都督中外诸军事”。

    宇文亮和宇文明“在内”,而宇文温则“在外”,坐镇河南以为强援,经营河南、护住山南荆襄的同时,监视河北。

    至于孙子宇文理,先去益州历练,历练出来了,再委以重任。

    这就是宇文亮近期的安排,如今特地让宇文理知道,就是让对方心里有数,不要为外界风言风语所影响。

    “树欲静而风不止,祖父无论放劝不交权,都会有人议论纷纷,这一点,你一定要谨记在心,不要傻乎乎的被人言语迷惑,自己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祖父教导,孙儿明白。”

    宇文理点头称是,见着父亲示意他退下,起身行礼后离开。

    有的话题,年轻的宇文理还是不宜知道太多,此时书房里剩下宇文亮、宇文明两人,这些话题就可以说了,宇文明开始说新的话题:

    “父亲,皇后人选,定了吗?”

    “还没呢。”宇文亮思索着,“天子还没决定,大概是在权衡。”

    宇文明闻言笑了笑:“无论是京兆韦氏,还是河东裴氏,亦或是哪家权贵之女,谁当皇后,其实都没有用。”

    宇文亮随后说:“但不可掉以轻心。”

    “是,那么接下来?”

    “二郎在河南,局面已经打开了,你也要抓紧时间布置。”

    “是。”

    事到如今,无需自欺欺人,宇文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