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四章 值得么?(第2/3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口烧焦。

    自己烧自己,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而正是这样看上去残忍的举动,让他没有因为失血过多而当场毙命,撤回城后再经过处理,等候军医安排“手术”。

    此时此刻,伤兵仰面躺在“手术床”上,眼睛蒙着纱布,口中咬着布团,双臂、双腿都被固定着,几名身着白袍的军医正围着他忙碌。

    经过高温蒸煮消毒的“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钳”、线、绷带,整整齐齐的摆着,旁边还有装着药的瓶瓶罐罐,虽然散发出药味,却为更浓烈的酒味所冲淡。

    军医所用并不是酒而是用特制“蒸馏器”反复蒸馏所得“酒精”,用途自然不是用来喝,而是用来“消毒”。

    先将伤兵的创口用酒精擦一遍,然后找到创口已经结痂的血管,小心翼翼用消过毒的线将其扎起来,免得一不小心结痂崩裂导致大出血。

    然后用锋利的手术刀将黑乎乎的腐肉剔去,再用酒精擦拭一遍后,敷上特制的疗伤药,最后用消过毒的纱布将伤口包扎起来,手术才算大功告成。

    整个过程中,有军医守着几个架子,时刻注意调整上面的玻璃镜,以便将阳光反射到伤口处,方便操刀的军医做手术,又有几名军医担任助手,为操刀军医打下手。

    还为操刀军医和接受手术的伤兵擦汗。

    因为没有麻醉药,那名伤兵直接承受着每一刀所带来的痛苦,但他死死咬着口中布团,即便满头大汗也不发一言,待得手术完成,为他擦汗的手巾已经用了数条。

    伤兵被人扶着起身,慢慢向外走去,几名军医脱去口罩、小帽,坐在一旁凉棚里喝水休息,作为黄州的军医,他们通过无数次活体解剖和实习,已经练出了本事。

    一旁围观的宇文温,没有打扰这些接连做了许多次手术的医生,带着随从悄悄离开。

    战场医学,是降低士兵伤亡率的必要科技,外科手术,是必不可少的医学技术,然而在这个没有抗生素和输血技术的时代,想要挽救受了箭伤、烧伤、刀伤的士兵,即便有了较为科学的外科手术,手术成功率依旧不高。

    没有抗生素,对抗不了伤口细菌感染;没有靠谱的麻醉药,甚至没法进行有效的外科手术:如果接受手术的伤者熬不住剧痛,会导致手术失败。

    但这不是宇文温放弃的理由,没有抗生素,至少要想办法减低伤口细菌污染的几率;没有现成麻醉药,那就不停的试各种配方,不能全麻,好歹能把痛苦减轻一些。

    三国时的华佗据说研制出了麻药“麻沸散”,他不信自己拼命烧钱都试不出来类似配方。

    而为了锻炼军医的手术能力,宇文温甚至开展了活人手术这一禁忌医学实验,死囚不够用,那就用从捕奴队手中买来的奴隶作为实验对象。

    以现代的伦理道德观来看,这样的行为是灭绝人性,值得么?

    值得,只要能推进外科手术的发展,推动战场医学的进步,背上些许恶名,他不在乎,杀一人救百人,这样做值得。

    而他不是无谓的牺牲人命,该有的基本医疗器械,都有了。

    有了显微镜,细菌感染的概念渐渐被军医接受,也接受了“消毒”的概念,而如何防止细菌感染,因为没有抗生素,实际上没太好的办法,只能依靠酒精和水煮来对器械、用品消毒,

    经过无数次“实习”,黄州的军医已经能够开展让人觉得十分惊悚的外科手术,对于箭伤、烧伤、刀伤的治疗,成功率有了明显进步。

    甚至连截肢手术都有了不小的成功率。

    虽然以后世的医学水平来做对比,黄州这种山寨版的外科手术成功率依旧很低,但已经明显超越了同时代其他地方的医疗水平。

    代价是耗资无数,培养出来的军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