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章 广而告之(续)(第2/3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些人,宇文乾铿大多都没见过,但印象却很深刻,这都有赖于宇文温以讲故事、奇闻的办法,让天子对这些人的形象和性格有了了解。

    宇文温此举,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提携,因为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让天子记住名字,更别说印象深刻的。

    宇文乾铿对宇文温身边“小伙伴”的了解,甚至比对邺城里权贵、公卿的了解还要深,所以此次驾临西阳,只要有可能,就想见上一面。

    当下战事紧,能抽空回西阳的就只有许绍,而其他人还得在各地领兵、署理地方事务,只能以后等时机合适再受天子召见了。

    而光是许绍和郝吴伯,就让宇文乾铿见过之后有了重用之心,这两位仪表堂堂又饱读诗书,面见天子诚惶诚恐却又器宇轩昂,言谈举止颇有世家子弟风范。

    许绍和郝吴伯同是安陆人,年纪相同且是同窗,比西阳王小一岁,却是同样的年轻有为。

    同龄人此时大概还在读书,这两人却已经有将近十年的政务经验,辅佐西阳王将户数五千余的小州,变成户数逾五万户的大州。

    宇文乾铿在邺城时,虽然是傀儡天子,但对周国的情况还是大概了解的,在河北,户数有数万的郡比比皆是,但那是沃野千里的平原,身处长江边上、水患频仍的黄州能有如此成就,地方官的政绩不可谓不显眼。

    劝课农桑、治理钉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招商引资”,宇文乾铿觉得许绍、郝吴伯这两位年轻地方官,配得上良吏的称呼,比一些空有虚名、只会清谈的世家出身官员好得太多。

    所以宇文乾铿拿定主意,重建的朝廷里,他要重用、提拔的人之中,必须要有许、郝二人!

    “当当当”的钟声响起,那是巴口港钟楼上的大钟准点报时,如今是十一点,临近午时,天子应该回城了。

    宇文乾铿此次到巴口,没有乘坐御辇,而是乘坐如今西阳最新奇的交通工具——有轨马车,他对这种马车感到非常新奇。

    而经由郝吴伯介绍之后,宇文乾铿对于这耗铁无数的交通方式居然能在半年或一年内回本感到惊奇,所以回城也要做有轨马车。

    御用马车旁的站台上,除了禁卫及随行人员之外,还有一群身着白衣的人们,这些人在一片官服、戎服之中显得分外惹眼,而既然身着白衣,代表着他们没有官身、爵位。

    见着天子近前,这些人齐齐跪下,按着礼官的引领呼喊着“万岁”。

    王越、李方、田宗广等黄州及邻近州郡的地方豪族、豪商首领,向驾临西阳的大周天子叩拜,身为平民、商贾,他们能有如此机会,已经羡煞旁人。

    宇文乾铿定定的站着,接受面前之人的叩拜,待得行礼完毕,他示意礼官让大家平身,看着面前诸色人等,开口说道:

    “朕,之前听西阳王上奏,云黄州有尔等义民、义商报效朝廷,为官军平定叛乱、筹措粮草物资出力颇多,朕,深感欣慰。”

    “草民等得见天颜,感激涕零,愿为皇朝扫除奸佞尽绵薄之力!”

    不同口音响起,说着同样内容的话,许多人没经历过如此大场面,已经激动得哽咽不已,也亏得事前反复背诵这几句话,好歹没有在天子面前失礼。

    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历朝历代的商人总体而言是不受统治者待见却又离不开的,宇文乾铿多少受这种传统的影响,不过对于黄州的商贾,他的观感很好。

    之前,宇文温时不时利用各种上奏的机会,向宇文乾铿介绍过黄州的“义民”、“义商”、“义兵”,所以宇文乾铿知道面前这些即是地方豪族又是豪商的家主们(作坊主),并不是逐利忘义的奸商。

    黄州及其邻近州郡大大小小的作坊,养活了许多无地百姓,而作坊主们对于麻、丝、竹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