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八章 解决办法(第2/3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让对方以为,今年周军也就真的是春来秋走。

    前线如何操作,宇文温无需操心,他现在关注的是萨水之战官军是怎么赢的。

    这一战,两军对垒,排开堂堂之阵,军阵绵延十余里,步骑结合,若按“传统”的打法,那就是步兵对撼、骑兵伺机穿插,从侧翼突破,然后来个左勾拳或者右勾拳定胜负。

    但因为火炮的投入使用,此战官军实行侧翼突破的重任就由火炮承担,而重量轻、易于机动的轻炮,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

    宇文温“看着”高句丽军的南翼被轻炮击溃,“看着”绵延十余里的军阵就这么崩了,对轻炮的战场表现很满意,对行军元帅长史王頍的表现很满意。

    燕王宇文维翰虽为主帅,但实际指挥权是在王頍手中,王頍自称熟读兵书,胸中有韬略,但即便真的是兵法大家,却未必会正确使用火炮。

    火炮是跨时代的兵器,未见于任何兵书记载,所以火炮该怎么用,是“传统军事家”要解决的问题,宇文温觉得王頍也不例外。

    现在,萨水之战的结果表明,王頍对于火炮的运用,至少达到了“物尽其用”的效果,因为轻炮的设计初衷,就是用于战场迂回,从侧翼而不是正面击破敌军军阵。

    这种战法,适用于步阵对战,在与突厥交战时很难有机会验证“轻炮侧击”的效果,所以萨水之战是一个很好的战例,而辽东战场,正适合火炮发威。

    高句丽这个国家,宇文温觉得其国内体制很像“古典****”,依靠大大小小的山城,维持统治的同时,对外扩张。

    一旦有强敌来犯,就依靠坚城防守反击。

    若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在没有配重投石机的时代,无论是隋军还是唐军,想要啃下一座座坚固的高句丽山城,都要花费大量的兵力和时间,所以半年时间根本就不够。

    高昂的运输成本,不利的气候条件,使得中原王朝在春天出击的军队,到了秋末,就只能撤军。

    敌前撤退很考验主帅的本领,以及各部兵马的配合,这个时候,一不留神就会被追击的高句丽军搞出个歼灭战,正是因为如此,妄图毕其功于一役来收复辽东的战略,都会落得铩羽而归的结局。

    宇文温一直一直引以为戒。

    但现在,周军不止有配重投石机,还有更先进的火炮,高句丽的堡垒战术失效,防守反击连防守都做不到,更别说反击。

    即便如此,宇文温也没有掉以轻心,他没有打算今年就必须把高句丽灭掉,但辽东是必须收回来的。

    不然,对不住三十万人东征的大阵容。

    战斗复盘结束,宇文温坐在一旁思考问题,尉迟明月和陈媗开始收拾棋盘,两人身着“秘书套装”,曲线尽显,诱惑非常,但宇文温的关注点不在这上面。

    按照作战方案,夏末以前,东征大军第一、第二批次的主攻方向是在鸭绿水两端,将高句丽国土“腰斩”,而第三批次十万人投入作战之后,主战场才在辽东。

    目标,是歼灭高句丽的辽东驻军主力,按照之前的估计,对方在辽东能够拼凑起至少十五万的大军,其中包括靺鞨各部骑兵。

    高句丽立国数百年,生命力很顽强,而且立国之初,和辽北地区的扶余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今居住在扶余故地的靺鞨各部,对于高句丽来说,就是很好的盟友。

    即便最近几年,周国行疲兵之计,甚至还故意释放天花病毒,让辽东高句丽军民伤亡不小,助战的靺鞨各部同样损失巨大,但对方依旧能够垂死挣扎,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宇文温身处长安,前线战事想操心也操心不了,如今儿子宇文维翰率军在鸭绿水畔静候时机,负责对付高句丽的“本土军团”,身在辽东的行军总管杨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