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一章 通信(第2/2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新的通信方式。

    配备光学旗语装置的新式“消息中转站”,沿着长江布设,将西面的江陵和东面的广陵连接起来,全程二千四百余里已经连成一条漫长的“光学通信线路”。

    中转站之间靠着光学旗语装置传递消息,所以消息传递速度很快,沿途各中转站的工作人员训练有素,相互之间不分昼夜接力,将广陵发出的消息快速传到两千里外的岳阳。

    这样的通信方式,本来出现在“近代”欧洲,没有太多技术难点,只要能量产质量可靠的望远镜,又舍得建设足够的中转站,便能做到。

    如今宇文温就做到了,连接江陵、广陵的这条光学通信线路,能将消息的传播速度稳定维持在“日行六百里”,虽然驿使昼夜驰骋也能做到日行六百里,但这只给你速度不能常态化保持。

    当然,新的通信方式不是没有缺点,譬如容易受天气影响,亦或是消息“中转时”中途出错,然后一错到底。

    凡事有利有弊,宇文温作为天子,要确保中央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大,所以即便要花很多钱,他也咬着牙调动人力物力,建起了沿着长江布设的光学通信线路。

    先是广陵和江陵实现“连接”,接下来,这条线路的鄂州夏口出现分叉,新的光学通信线路沿着汉水一路向西北走,经过武关道直达长安。

    这样的通信线路建立起来后,日常维护费用不是个小数目,肯定会造成不小的财政负担,但宇文温认为很值得。

    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国家能维持的疆域大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宇文温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确保中央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上一个新台阶。

    然而光学通信总是比不上有线电报通信。

    想着想着,宇文温有些失神,他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试图让有线电报实用化,让这个时代的通信技术出现质的飞跃,奈何实在是难以突破。

    有线电报的技术原理很简单,但要实用却有些麻烦,首先就是造价问题,然后是长距离通信时信号有严重延迟,与此同时,沿线各电报装置之间的有效收发问题也必须解决。

    以如今的技术水平,无法实现长安到广陵的有线电报通信,以如今周国国力,更是承担不起长安到广陵的有线电报线路架设工程。

    有线电报难产,无线电报更不用说了,宇文温想着想着,很快振作起来。

    长距离有线电报通信目前无法实现,但短距离有线电报通信不是不能一试。

    “噼啪!”

    又是一道闪电落下,正好击中岳阳楼,宇文温看着窗外安然无恙的岳阳楼,又看向房内案上放着的一份报告。

    报告内容表明,沿着光黄铁路布设的有线电报线路,投入商业运营三个月以来,效果非常不错。

    按照报告所述目前电报线路的盈利情况,这条跨时代的有线电报线路要实现当年营业、当年回本不是问题。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