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八章 滚雪球(续)(第2/3页)  逆水行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前不敢想象的。

    八个靺鞨部落,举族离开世代居住的栖息地,实属情非得已,南下投奔周国,只想着有一块栖身之处度日即可,却没想到在营州有一片新天地。

    当然,这是要付出代价的。

    聚居区一隅,作议事之用的大帐篷内,营州总管杨济,在此与靺鞨八部的首领们会谈,商讨一件大事。

    营州官府作为东道主,对于远道而来的靺鞨部落给予各种便利,如今各靺鞨部落已经正式成为周国治下子民,那么作为子民,该履行应尽的义务了。

    靺鞨人世代渔猎,不会种田,所以即便现在成了营州“城傍”,也不可能被编成农户,每年向官府缴纳租、调,然后服劳役去修桥补路。

    但劳役依旧是必须服的,只是换了个方式罢了那就是以兵役的形式来“兑现”。

    当官军出征时,城傍靺鞨必须出兵助战,这就是各部落的义务,必须履行。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此,靺鞨各部首领没有异议,但周国对于城傍靺鞨各部有进一步的要求,那就是改制,更好的为朝廷效力。

    以靺鞨首领突地稽为首的厥稽、忽赐来、窟突始、悦稽蒙、越羽、步护赖、破奚、步步括利凡八部,设“靺鞨八旗”。

    每一部落是为一旗,旗(部落)内的最小单位是“录”,每“录”三百人,每五“录”为一“甲”,每五“甲”为一“固”,每五“固”为一旗。

    旗的首领为旗主,即部落的族长,“固”、“甲”、“录”均有头领,听命于旗主。

    每一旗,有固定的旗帜,固定的猎场、牧场、定居地,平日无事时各旗自己渔猎、放牧,有事时征集旗兵,随官军出征。

    各旗的武备,包括铠甲、武器,以及口粮,按照各旗额定人数由官府配给,马匹则由各旗自备,平日里旗兵的训练,由旗主自行主持。

    各旗的内部事务,也由旗主自己主持,官府不干涉具体旗务,而各旗每年的贡赋,同样由旗主负责。

    如此一改制,靺鞨八部就变成了靺鞨八旗,每旗的员额不下七千五百人,而靺鞨八部总人数都没有这么多,解决之道,那就是“滚雪球”。

    兼并边地番族,招募亡命之徒,反正只要不违反官府的规定,各旗旗主不管用什么手段扩充部众至额定人数都可以。

    当然,不是说各旗出兵时要出七千五百兵,是以此为基础定为每旗七千五百户(不含奴隶),按五户出一兵的比例征兵,也就是说,各旗出兵助战时,最大出兵兵力是一千五百人。

    这是战兵和辅兵的总数,按一个战兵配两个辅兵来算,实际上各旗需要派出的精锐战兵是五百人。

    官府会武装八旗兵丁,但谁要敢不老实,吃里扒外或者有什么不良企图,官军的火炮已经饥渴难耐。

    柳城驻军的实力,靺鞨首领们看在眼里,所以没人敢有什么不好的想法,而如何更好更快的“滚雪球”,就是今日会谈的主要内容。

    八旗制,是某人的构思,杨济对于“八旗”二字再熟悉不过,而这种制度如今套用在靺鞨八部,让他觉得心里不自在。

    但为了用好城傍靺鞨,以及其他城傍番族,借鉴八旗制度倒也不错。

    对于他来说,无论是契丹的“头下军州”、金国的“猛安谋克”,还是建虏的“八旗”,除了名字不一样,实际内容和目的都大同小异,就是要将游牧或渔猎部落有效组织起来,发挥最大的军事能力。

    靺鞨八部长期生活在辽北的深山老林里,对于辽西地区各部族来说是外来者,那么朝廷将这八头野狼驯化为猎犬,平日里“牧羊”,必要时狩猎,再合适不过。

    但由狼驯化而成的猎犬,也许哪一天就会野性大发、反噬主人,这是不得不防的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