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二一章 船夫(第2/3页)  锦衣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老汉笑道:“这也是原因,不过......。”摇了摇头,道:“罢了,没什么,客人的口音似乎不是这里的人?”

    齐宁道:“我是外乡人,和朋友四处游历,朋友患了病,而且迷了路。”

    “原来如此。”老汉道:“过了河,你往南边走,不到二十里地,有一大片竹林,很容易辨识,那里有一座小庙,只有两个和尚,那老和尚医术很是了得,你带你朋友过去瞧一瞧,定能药到病除。”

    齐宁忙道:“多谢指点。”

    壮汉喝汤很快,眨眼间一碗鱼汤下肚,却不多吃,老汉道:“再吃一碗。”

    壮汉摇头道:“吃饱了。”过去掀开后面的船帘,外面风大雨大,滂沱大雨浇洒在甲板上,皱起眉头道:“这雨一时看来还歇不了,客人,可有些对不住了。”

    齐宁知道这也是无可奈何,摇头道:“天公不作美,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是了,这位老哥,平日里过河的人多不多?”

    壮汉摇头道:“也不是很多,其实往北边走上三十多里地就是官道,来往路人都是从官道走,这条路走的人不多。我们在这边也不算是渡人过河,闲时就是在河里打些鱼度日,偶有过河的客人,也就带过河去。”

    “既然这里打渔不容易,何不换个地方?”齐宁问道:“你们父子在这边似乎不是很阔绰。”

    壮汉道:“阔绰,能吃口饭就不错了。”一屁股坐下,道:“我们不是父子,这是我大伯,我是他侄子。”

    “哦?”

    老汉叹道:“实不相瞒,我侄子本来有田有产,五年前泰山有贼寇作乱,朝廷便将泰山附近的青壮男丁都征调入伍,做民*夫,运送粮草修筑营地,我这侄子就住在泰山附近,也被征调,打了大半年,朝廷剿灭了贼寇,等我侄子回去,家人和几亩地产便都不复存在了。”

    齐宁一怔,奇道:“这是为何?”

    壮汉冷笑道:“泰山剿匪,朝廷加收赋税,若不按时交纳,就要抓进大牢,家里没有那么多银钱,只能用那几亩薄田抵押先换些银钱,那老天爷也是瞎了眼,那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田地被人收了去,家里几口人吃不上饭,都是活活饿死。”说到此处,双手握拳,眸中满是悲痛之色,却又是愤恨异常。

    “老家那个样子,只能来投奔我。”老汉摇摇头:“我本来有个儿子跟在身边一起打渔为生,可是头几年征兵,一去之后,便再无音讯。”顿了顿,叹道:“东齐国小,每块地每片湖都有主,真正水美鱼多的地方,也轮不到我们,只能在这种没人管的河道混口饭吃。”将碗里一点汤水饮尽,才叹道:“要是......要是先皇帝还在,也不至于如此。”

    “先皇帝?”齐宁一怔,老汉显然是觉得自己说的多了,摆手笑道:“没什么,没什么,我是信口胡言,客人莫当真。”

    壮汉却忍不住道:“大伯,事实也是如此,我还记得年轻时候,咱们也能吃饱穿暖,种着自家一亩三分地,不至于挨饿受冻,可是现在.......!”苦笑一声,道:“这日子一天过的不如一天,今天还能喝汤,明天只怕连汤也喝不上了。”

    齐宁看了赤丹媚一眼,见她脸上竟然恢复些许血色,心下微宽,问道:“莫非现在的皇帝及不上先皇帝?”

    “现在的皇帝?”壮汉冷哼一声,张开嘴,似乎想说什么,老汉冲他使了个眼色,壮汉欲言又止,闭上了嘴,但似乎心中愁闷,还是忍不住丢了一句道:“莫说先皇帝,便是废太子,也比他好上许多。”

    “废太子?”齐宁又是一怔,见壮汉不说话,心知这两人有戒备,笑道:“两位不用担心,外面风大雨大,咱们就当是在这里说闲话,我是外乡人,却也听说齐国国君有些不成体统,若真是个好皇帝,国内也不会常有人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