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九章科举考试(第2/2页)  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两年的时间只能招收一些外国来的留学生,虽然名义上还是大唐的最高学府,实际上却是沦为了一个面子工程。
    没了孔颖达的国子监对读书人也没什么吸引力了,真要是想靠自身学问做官的读书人到未来城和大唐第一技术学院求学他不香吗?
    时间一长,国子监就这么衰落下来了。
    李元喆其实不反对儒家那套东西,也不反感去培养一批文采风流的读书人和国学学者,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大唐对文化人的需求量很大,放到国子监蹉跎岁月就显得太浪费资源了。
    不过国子监毕竟是大唐的一个脸面,表面上的风光还是要有的,所以李元喆让礼部到处搜罗大儒来国子监执教,还拨款对国子监进行了翻修扩建。
    这么说呢?
    反正在不了解内情的人看来,国子监不仅师资力量雄厚无比,还很受朝廷重视就是了。
    只是在李元喆的计划中,国子监就是个面子工程,是用来忽悠外人的,顺便用来当做儒家文化交流的平台当然,国子监那些富丽堂皇的教室用来当做“国考”的考场也是很好的
    十月十六,几乎要变成外国语大学的国子监迎来了四年来最辉煌的时刻。
    六百二十名考生要来这里参加为期两天的科考。
    李元喆派出了杜如晦来担任此次考试的主考官,以显示朝廷对科举的重视。
    其实朝中最适合来担任主考官的人是魏征或是李纲,但是魏征还在当空中飞人,李纲又是出题人,都没办法出任主考官,所以只好选了老杜,让他在百忙之中来当主考官。
    开考之前,长安有不少人前来看热闹。
    “呵,这可都是文曲星啊,小宝,跟这些靠近点,说不定能沾沾文气,以后好考入未来城去。”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坐在父亲的肩膀上好奇的看着那些排队进入考场的考生。
    “咦?怎么有这么多小少年进去了,还有女娃呢,她们也是来参加考试的吗?”
    “在哪里?女子参加科举,奇闻呐!”
    “呦呵,还真是诶,一二三嘿,女娃还不少呢,看着怎么也有几十个!”
    “什么情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