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终(第2/4页)  朕就是亡国之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日唯艰,会同馆附近可有私妓?”
    胡濙摇头,他是建文二年的进士,生于洪武年间,他可不记得那会儿有什么私妓之事,别说私妓了,官妓都少之又少。
    那时候土地连阡荒废,人人朝不保夕,官妓多数都是一些官员的家人。
    但是太祖高皇帝连坐,太常寺和教坊里可没多少官妓。
    朱祁钰有些无奈的说道:“现如今,我大明富甲天下,这怎么越富有,越是这般模样了呢?男子为奴,女子为娼,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何如如此啊!”
    朱祁钰不是在指责土妓,更不是在指责百姓,而是感觉哪里出了问题。
    胡濙十分精确的明白了陛下的
    内心的焦虑,俯首说道:“臣明白了。”
    朱祁钰满是疑惑的说道:“朕自己都没想明白,朕这番话到底在说什么,胡尚书这就明白了?”
    胡濙理所当然的说道:“这不正是臣子的作用吗?解开陛下内心的疑惑,才是臣子的本分啊。”
    “如果这都做不到,那还要臣子做什么呢?”
    礼法二字,还能超脱他胡濙的手掌心吗?
    陛下虽然也擅长翻译,可是他老胡可不是泥捏的!
    礼崩乐坏之乱象,胡濙何尝未曾考虑呢?
    胡濙俯首说道:“陛下,《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
    朱祁钰当然理解这句话,虽然他不用科举,但是他也是看过孔孟的,否则怎么从事礼部才可以从事的翻译工作呢?
    但是这和他要讨论的社会风气,又有什么关系呢?
    胡濙继续说道:“陛下苏轼有一好友名叫王巩,苏轼乌台诗案,被贬琼州(今海南),王巩受到了了牵连,也被贬到了岭南宾州。”
    “王巩有一侍妾名叫寓娘,按照大宋时,侍妾可以不用随王巩前往岭南,但是寓娘还是去了。”
    “永丰三年,苏轼和王巩被大赦回到了开封府,苏轼问寓娘广南风土,应是不好吧?”
    “寓娘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这才有了《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朱祁钰知道这个典故,点头说道:“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是苏轼写的诗词,朱祁钰虽然依旧不知道胡濙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但是他若有所思。
    这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道尽了许多人间的道理。
    于谦笑而不语,他已经大约明白了,胡濙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了。
    胡濙满是感慨的说道:“苏轼在琼州一月只有一千五百钱俸禄,他就把这一千五百钱分成了三十份,每日用五十钱,穿在房梁上,每日用一份。”
    朱祁钰稍微算了下,苏轼一家五口人,这一日五十钱是绝对不够花的。
    比如临安城粪价都一斤六钱了。
    胡濙笑着继续说道:“所以苏轼才可以在他的诗文里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朱祁钰这才知道苏轼《赤壁赋》里的这一句,原来是这么来的。
    千古悠悠,从无人置喙过苏轼的品行,这人,的确是活的通透。
    “但是苏轼显然不是很适合做官,应当去做学问。”朱祁钰笑着说道。
    苏轼和李白一样,都是才情占了七分天下,但是你让他入朝为官,他却是不见得能做得好。
    这官场是世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