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九章 府试(第2/3页)  锦衣状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可问题是……
    这年头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人真心不多大多数人属于野路子年少时上过几天私塾把《四书》、《五经》的字认全粗略了解其意思大致知道怎么写文章十四五岁就开始务农、做活后面再学什么都属于“自学成才”水平自然参差不齐。
    朱浩已不算科场新人。
    等候放题的时候有些无聊拿着根毛笔在手指头转。
    对面考棚的考生一看这小子有些门道啊毛笔居然能玩出这么多花活来?
    很多人想学但因为他们为了一会儿发卷后能及早动笔很多毛笔都已经蘸上了墨汁肯定不能像朱浩这么玩。
    对面那十个考生尤其是居中的四五个人看过来的目光中都带着凌厉的杀气。
    朱浩很好奇京山县的县桉首是哪位?就因为我是个孩子抢了州治所在的长寿县桉首之位你们就要这么苦大仇深?
    终于放题。
    仍旧是两道四书文题。
    明朝士子考科举一概以四书文作为主要考核项目至于什么五经文、策略一直到乡试都不作为主要选士标准……
    当然会试、殿试除外。
    通常也不会有诗赋的考核。
    两道题第一题:“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孟子题。
    论仁术治国。
    第二题当朱浩看到题板上的内容脸上不由露出笑容。
    居然不是传统意义上出自《论语》和《孟子》的“大题”而是来自四书《中庸》的“小题”:“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
    ……
    题目已出。
    两道题又是一天时间里各写一篇三四百字的八股文仍旧湖名但不誊卷跟县试的模式大同小异。
    朱浩不着急写文章这会儿他还有闲情逸致观察对面几个他视野范围内考生的状态。
    很显然……
    这两道题对于就算是县试前十的考生也有点“超纲”。
    毕竟府试只是童生小考不涉及功名录取与否对于考生来说备考时必定是以准备大题为主一般才学的考生可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研究《中庸》和《大学》使得对于这两部儒家经典准备的文章少之又少。
    既然没写过相应的文章甚至没看过相关范文那难度自然直线提升对于字面意思的了解都懂集注也能背上来……但这跟写一篇完整的议论文之间还是有不小差距。
    简单抬头观察过后朱浩也要认真审一下题了。
    字面意思不成问题两道题都属于那种一看就容易上手却让你找不到论述方向那种。
    第一题相对简单一点。
    是说齐宣王……就是那个“有事钟无艳没事夏迎春”的齐国国君对于自己不太自信问孟子你看我这样的人能治理好国家吗?孟子就给他讲解了一下如何以道德、仁术治理国家的理念。
    孟子提出我听说齐王你见到有人拉着一头牛准备去祭祀你问清楚目的后就想把牛放了手下人问你那就不祭祀了吗?你说就用一只羊来代替吧。有没有这回事?齐宣王说有。
    孟子便说你有了这份仁心就能治理好国家了。
    齐宣王说我不是因为仁心而是吝啬觉得用一只牛去祭祀太可惜了用一只羊能省钱。
    而后孟子便笑着说这便足够了抛出“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的理论意思是只是因为你看到了牛从你面前过去因为仁心所以才放其一马如果是一只羊从你眼前经过的话你也会不忍心这说明你很宽仁必然能成为明君。
    科举中论仁术治国本来没什么问题属于基础考题。
    谁在练习写文章的时候没写几篇仁、德治国的时文?
    随便对付几句第一篇文章就有了。
    只是朱浩必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