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12章 进书仪(第2/3页)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c尧c舜c禹等等,凡不管是神话人物,还是历史名人,搭边不搭边的皆收入其中。

    直至传到三十五世为周穆王赶马车的造父,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趙氏,作为赵氏始族。其后赵昺发现历代祖宗们大小也都是个官儿,难见白丁,如此传到一百二十一世才是太祖赵匡胤,他们兄弟三成为宋朝皇室的三祖。他看完不觉好笑,历时一百多代人竟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自己的祖上真是太不容易了,但他觉得修谱的大臣们更不容易。

    由此赵昺想起前世网络上流传的一句话:如果族谱靠得住,母猪都会爬上树。他知道族谱缘起的历史条件是宗法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在周代王族阶层就开始编纂族谱,以明确自己家族成员的血统及等级,这时候编族谱是王族的特权一般百姓无资格编族谱。

    至东汉,全国望族竞相修谱,士族采用族谱来表明自己纯正的贵族血统,国家也严格考查士族的族谱来取士命官,因而修谱是士族的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社会对族谱修订有严格的规定,寒族很难冒入豪‘门’。到唐朝,为了招揽国家可用之才,采用了科举取仕的制度,寒族得以进入高级领导层,族谱失去了政治功能,谱学渐渐式微。

    此后国家社会也无法再严格管理,于是这个时期,中国民间开始大规模修族谱,而民间宗族为光耀‘门’楣,达到显示血统的目的,各地族谱均有认中国先朝名人为远祖的习俗。唐朝灭亡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至宋代时就已很少能见到旧谱,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c失了传。

    至北宋,谱学在民间泛滥成灾,修撰族谱成为民间一件平常的事情,有的人觉得祖上没有任过汉族官职为丢脸,甚至以自己的土著出身为羞,也想方设法伪造族谱,把自己粉饰为汉族名‘门’之后。为了达到目的,杜撰虚假人名以为己祖,攀附名人,依附望族,妄接c冒接他人之祖为己祖者有之;杜撰虚假人名以为祖,收编他人世系进行统宗统系者皆有之;甚至为臆造先祖娶妻纳妾c生子生孙者,为先祖加上功名和官职者有之。

    来自鲜卑的地主豪强李世民为了附会自己是老子的后人,把道教立为唐代国教;出身草莽的朱元璋为了与朱熹结下亲缘关系,抬高了理学的地位。且出现了凡是姓范的必是范仲淹的后代,姓王的都是王羲之后代的现象,而历史上的坏人都是既没有祖先父母,也没有子孙后裔的。而为了掩盖编造假世系的痕迹,新谱一出就将旧谱烧掉,代之以新的家谱。结果年代久远后,再也很难辨识事实之真相。

    赵昺边看边摇头,这修撰碟谱,不若叫作编撰碟谱合适。可他也很快意识到这也是机会,自己大可以借重修碟谱之机将那些对自己存在威胁的人从宗谱中去除掉,亦可将在战‘乱’中失散的宗族归零,不再另立嗣子或是降封。要知道导致大宋财政困难的‘三冗’之一,冗费就是指养活皇族的巨大开支,当年以泉州之财税收入之丰都养不起三千宗室,自己正可借机消减,虽然有六亲不认之嫌,却也是为了国家不是。

    “陛下,要降阶敕封进献碟谱之人了!”王德看小皇帝翻看着碟谱,一会儿冷笑,一会儿‘奸’笑,还一会儿好笑,不知道其又在琢磨什么呢,而阶下献书人已经跪了半天了,他急忙提醒道。

    “哦!”赵昺得到提醒,装作从沉浸中清醒的样子答应一声抬起头。

    “臣等恭贺陛下寻回宝典,万岁c万岁c万万岁!”见小皇帝终于抬头,已经等的焦急的文天祥立刻率群臣齐声道贺。

    “众卿家免礼,进献人何在?”当皇帝的为了显示威严,总得摆出副目中无人的样子,明明人家就在底下跪着,赵昺也得看不见似的发问。

    “草民陈清叩见陛下,万岁c万万岁!”阶下之人叩拜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