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3章 逼其就范(第2/3页)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财政支持,只靠没收敌资、战场缴获是无法满足的。因此他不能,也不敢擅自减免税赋,自然不能完全恢复旧制,只能暂时削减些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安抚民心,待时局哨稳后与众臣商议后重新厘定。

    赵昺这时也发现自己对于复国之战的政策储备太少了,难以应对新情况和新形势,一切尚需完善,而绍兴作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他决定将这里作为试验田进行开发和完善。因而根据情况连续颁布了多道诏令,并对实施的情况进行跟踪和总结,以便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政策,使以后可以有章可循。

    眼下还有一个堪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现在已至深秋,这江南不比琼州四季不分,一套单衣可以糊弄一年。而这里冬季还是十分寒冷的,一套单衣是无法过冬的,所以当前必须要准备冬装,且这个数目不小,按照一人一身也至少需要二十万套。

    赵昺与马廷鸾和徐宗仁及陈仲微商议后,他们也认为事不宜迟。而此时大军征战在外,琼州那里距离太远,一来一往冬天都过去了,其它几个根据地财力有限难以完成如此浩大的任务。只有绍兴算是个安稳之处,且此地自古便是养蚕的传统地域,每年丝绸产量巨大,也是重要的赋税来源。

    攻占绍兴后,府库中积存了大量的丝绸,又抄没了不少,眼下也到了蚕茧的收获季节,制造棉衣的材料是不缺。不过都作院尚在琼州,这回成了有东西缺人手了,好在绍兴比琼州经济要发达很多,加工业也强了不知道多少倍。辎重市场化赵昺在琼州已经有了先例,当下便采用分包的形式交给当地的大小作坊,最后还是用钱解决了问题。

    而这件事也给赵昺提了个醒儿,如今大军在外作战,每天消耗的火药都是个不小的数目,皆从琼州千里迢迢的调运已经不现实,尤其是到了信风季更难以保证按时调运,长久如此定会贻误战机,因此建立后期基地的事情已是刻不容缓。他又下旨给周翔命他将火药工坊和枪弹工坊一分为二,随着下批辎重一起前来绍兴建立新工坊,为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赵昺本来就对政务的繁琐头疼,如今这些事情又都压在他和三个老头儿身上,实在是让他不胜其烦,而一切又不能不操心,可应节严和刘黻在琼州留守,文天祥在江西。眼前只有飘在海上一个来月的陆秀夫领着的随扈班子最近,可做的工作等于两人掉了个儿,不擅长军事的其在指挥夺取建康歼灭真定军,自己却干起了后勤部长的活儿,别提多别扭了。

    有了这个心思,又有了‘替罪羊’,当下双方正处于大战前的调整阶段,赵昺便趁这个空档下旨召陆秀夫率随扈的众臣前来绍兴议事,并调禁军第五师前来协防。马廷鸾等人本来也是忙得脚不沾地,当前又缺少人手,而战事也到了关键时刻,理应召开集议商议下一步的计划,于是也未加反对,更没窥破小皇帝的心思……

    九月初十接到小皇帝的诏令后,陆秀夫和张世杰率领一众随扈大臣及第五师乘船来到绍兴,大军驻于城外,陆秀夫等人换船入城前来参见陛下,马廷鸾率人将他们迎入府衙中。赵昺已经在二堂相候,众臣参见后,又寒暄几句后,林之武介绍了歼灭敌上都新军、益都军及逼降颍州军的情况,马廷鸾说了说绍兴府的事情,赵昺又把自己获知的最新国内外事件做了通报。

    “陛下,当前形势对我朝极为有利,我军应趁此良机展开全面进攻,争取在伪元夺嫡之争前完成对长江中、下游的控制,便可凭天险拒敌,稳固江东,进而平定整个江南!”陆秀夫听罢首先言道。

    “陆相所言正是,但是伪元的夺嫡之争何时尘埃落地我们尚难做出准确判断,但是雨季就要结束,长江进入枯水期后水面收窄,便于江北敌军渡河,也有利于元军作战,因而朕以为应在十一月前冬季到来前完成控制长江沿岸重镇的任务。当然忽必烈的几个狼崽子掐的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