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27章 伤离别(第2/4页)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县之政令,平赋役,听治讼,兴教化,励风治,查民间疾苦。凡养老、祀神、贡士、读法,皆躬亲厥职而勤理之,乃是亲民之官。也只有治理好一县,才可管理一州,乃至一省!”

    “属下定谨记陛下教诲!”蔡若水再施一礼道。

    “你在朕身边多年,整理公文奏章,也当知治理一县征收税赋、治听讼狱和教化风治三事,乃是重中之重。朕也相信你能凭自己的才能使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平安富足的!”赵昺言道。

    “嗯,属下记下了!”蔡若水使劲点点头道。

    “你也要做好赴任的准备,待朕与林之武和蔡乔几人谈过,便知会吏部的。”赵昺言道……

    赵昺十分清楚朝中自己所依仗的一帮老臣都渐入致仕之年,而自己刚刚年及十四岁,执政的岁月还很漫长,他必须着手培养下一个梯队。而这些自己身边人又是重点培养的对象,至于有多少人能够脱颖而出还需进一步考察。而他也明白这么大的国家只凭自己几个身边人是远远不够的,也只能希望这次科举能真的选出几个出色的人才。

    不过赵昺知道现在自己‘赋闲’,靠着以往的面子安插几个低级官员还是可以的,想要组建第二梯队尚不能实现,毕竟当下是太后主政。但是他也明白,太后没有提拔年轻官员也是为自己着想,其是为他扫清亲政后的障碍,也是留下调整的空间,以便施恩于那些新晋官员,从而获得他们的忠心。所以赵昺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不过在江璆开了直禀上听的先河之后,从太后处转来的奏章也随之多了起来,不仅有关军国大事的,也有涉及民生的些许小事,可偏偏没有关于陈宜中一案的只言片语。赵昺看着又日渐增高的公文苦笑不已,不知道太后是怕他真的闲出病来,还是担心自己悠闲惯了而疏于政事,反正也只能又接过这件苦差事。

    接下来的日子除了不能离开孤山之外,似乎又恢复了以前的日子,但是唯一让他感到不便的是蔡若水、蔡乔和林之武已经离开御前办前往各处赴任,他们自甲子镇便与自己朝夕相处,这么多年将自己的生活、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自己一个眼色便知他的意图。现在身边只剩下陈识时和庄公从两位‘老人’,虽然又选了几个新人,可仍需调教。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谁在唱歌?”天气日益炎热,赵昺便选择在近湖的蓬莱阁中办公,外边突然传来阵阵歌声,起初以为是护军操练在唱歌,还跟着哼唱几句,可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亢,他觉得有些不对了,放下笔皱皱眉问道。

    “陛下、陛下,快来看!”没人回答,陈墩却在窗边喊道。

    “怎么啦?”赵昺看其兴奋的样子,嘟囔了一句起身来到窗边,只见十余艘游船在湖面上缓缓驶来,上面站满了人,唱歌的正是他们。

    “陛下,这些人好像是退役的军士们!”陈墩放下望远镜不大确定地道。

    “不会吧?他们聚众游湖吗!”赵昺抢过陈墩手中的望远镜看去,只见船上的人皆身着军装,既有步军的,也有水军的,但是都除去了帽徽、军衔、胸章等标志,他纳闷道。

    “不像,他们在湖上乘舟鼓噪而行,倒似想引人注意!”陈墩又看了看摇摇头道。

    “快,集合侍卫营所有军兵,在观湖台列队,朕明白了!”赵昺听了略一思索,便明白了为什么,扭头对陈墩言道,又吩咐王德马上为自己更衣,换上军装。

    “向后转,立正,向老兵敬礼!”赵昺登上观湖台,向集合完毕的侍卫营官兵亲自下达口令,面向西湖向驶来的那队游船敬礼。

    “陛下威武,大宋威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