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五章 信渡小镇(第1/2页)  寻道天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信鸽起,北芒兮。

    千万里风雪荡飘摇。

    大唐南北惊鸿一线。

    沉寂二十载的震北雄关,在风风火火地列了一轮守阵,敲了一轮刀击盾后,便又重新归去了寂静,继续沉沉睡去。千阵解,百万将士卸黑甲,只留下一个即将被风雪掩埋的巨大坑洼,记载着这里曾经出现与发生过的,人和事。

    向南…

    云霄之上,鸟群与风雪疾飞争渡。

    没有争多久,也没有飞多久,它们便分出了胜负。快的在前,隐入天云端。慢的在后,伴风雪疾行。陆陆续续地,它们相互之间,便没有了其他鸟儿的身影,独自单飞去。

    “啪啪。”

    唯有六只巴掌大小的黑鸦,稍有例外。在鸟群的中段,它们是并驾齐驱,前后相隔最多也就一两丈余,分不出快慢。唯两眼泛红光,直视前方,皆带着决绝的冷色,让人不寒而栗…

    向南,

    风渐小,雪渐少。

    南暖北冷这是天象自然。

    北邙关是大唐最北,常年被风雪封山那是理所当然。愈往南,温度逐渐提升,当南飞的群鸟,飞出了北茫的地界,九霄云上的风雪,就自然而然地弱去了许多。若更往南,这天上的雪云,便会被阳光完全淹没,春意将会带着绿意重归这片天地…

    日渐西移,即将入夜。

    北茫南去八百万里,是大唐拒北的最后一道守关。

    关不大,就一数里小镇,两面峻岭,坐落群山之中。这里的冰雪,早已化成了潮潮的湿气,附在满山木棉树梢上。关内的守兵也不多,就数千余,皆老弱伤残,无用之兵。相比起屯兵百万的北邙雄关而言,这里就真的显得太落魄些了。

    只不过,

    这大唐立国数百年来,这里便是这么一直半死不活地存在着,年俸年年有,残兵缺了就补,从未被撤销过。

    这事出反常,就必有其因的。

    因为,他名“信渡”。

    如其名,北茫千万里沿线,无论急讯、书信还是战报,必经此过,也必从此处四散入大唐八方。所以,这镇子的作用,其实更多是战时的传信往来,而非守城重镇。倘若有朝一日北人南下,有幸能到此关,那也就证明着,大唐守北的防线已经全面崩溃了。既然如此,那这里再守也多余,不守也就罢了…

    能有些人儿递递书信,也就成了。

    “啪啪…”

    最后几十只,北来南去的信鸟,拍着小翅膀,陆续飞过了信渡的上空。在此它们没有继续直径南了。而是多多少少地转了些角度,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分飞四去…

    “啪啪…”

    其中一只小白鸽,则比较特殊。它没有像其他鸟儿那样,转角四散。而是拍了拍翅膀,朝着群山之中的那座小城镇,逐渐低飞。

    这只小白鸽,虽然特殊,但是它的样子却非常普通。和普天之下的白鸽一样,都是白的羽毛,黑的眼睛,黄的爪子。如若,把它丢到一群白鸽中,绝对不会有人,还能把它认得出来。

    “啪啪…”

    轻盈的小白影,轻易地便掠过了山林的阻拦。顺着小镇里那些破旧楼宇的屋檐,一路轻飞至镇子最中央…

    镇子的最中央,

    那是间小土屋。

    长宽四五丈,黄泥巴砌的屋墙,老柳木做的窗,草杆叠枯枝铺的房话的同时,老汉缓缓站起身来,转身迈步,就朝着土屋的木门,走去几步。

    这木门很普通,只是腐朽得实在不成样子,也不知道刚刚那阵迅风,为何没把它给刮飞咯。门沿顶上,挂着一只脸盆大小的锈铜钟,一根粗麻绳系着钟摆,垂落到门边。

    “来人呐,来人呐…”

    “噹…噹…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