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5章 好吃不过饺子(第1/2页)  红楼之公子无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古代读书人有句俗话:秀才好做,岁考难过。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在封建社会苦读四书五经c皓首穷经,启蒙c背书c开讲c学声律c做八股,好不容易c千辛万苦考了一个秀才,秀才的位子是否永远长久呢?

    不是这样的。

    即使一个古人考中秀才之后,不想参加后面的乡会殿,满足了,这时仅仅是保住秀才功名,也是十分不易的:必须持之以恒地大量练习八股文,参加每年的学政岁考,岁考不过,根据“六等黜陟法”,倘若降为最后一等,功名不保。正所谓“秀才好做,岁考难过”。

    进了翰林院,当官了,又是否不用作八股文了呢?也不是,翰林院会定期举行考试,有判c诰c表c策论等,但最重要的还是八股文,不过关,又会被踢出翰林院。

    对于古代读书人,从参加县试之前的苦练八股文开始,八股文,几乎就成了他们一辈子的魔咒,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

    入乡随俗的贾琮也逃不开这个魔咒。

    六月下旬的暴雨过后,放晴的院子泥土c树叶味道,夹杂着一股夏日热烈气味,随风飘进匪鉴堂书房的纱窗。

    孙福c龙傲天守在大门外,林红玉初来的这几天,循规蹈矩地喂鸟c浇花c扫地c烧水,但她心里可不甘心一辈子干这个。晴雯最懒最闲,但还听贾琮的话,晴雯这个小辣椒渐渐认得几个字以来,愈发佩服贾琮。秋桐因为贾琮有意允许她和贾琏鱼水之欢,贾琮又每每轻描淡写地避开她,也不敢大吵大闹。

    窗外的狂蜂浪蝶,似与贾琮无扰,尽管开着窗子c房门。

    他身着宽袖蓝色生员长袍,头戴四方平定巾,不偏不倚地坐着,左手捧一本晚明崇祯时期八股名家艾南英的《应试文自叙》,右手不时拿朱笔勾勾画画。

    这本册子是秦可卿搜罗送来的,除此之外无他信笺。秦师姐只做不说,凡事宁可闷着。

    贾琮从《应试文自叙》得知,据艾南英自叙,他一生拜了三个知府c两个督学为老师,不停转换笔法,考了几十年才考中,可谓艰辛,其中还有县府院c乡会殿六级考试的规矩c考官学生的生动记录,很实用。

    人的记忆力不是永久的,即便贾琮有了生员功名,四书还是需要温习,《孟子》三万多字,《论语》一万多,加上《大学》c《中庸》c朱熹集注,五万多的文言文,怎能一辈子记住?

    苦功夫还得下。

    书法还得练习,贾琮一年多临摹的是颜柳,这时必须换馆阁体:所谓馆阁体,即是唐代欧阳询c元代赵孟頫的合体,既有欧阳询的刚劲,又有赵孟頫的妩媚,俗称“欧体赵面”。这种馆阁体写出来工整c清丽c好看,是点翰林必备的条件。

    当然,学习八股文c练习书法是一个循序渐进c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长年的积淀,勤学不辍,无法一蹴而就,像伟大的列宁所说:宁可少些,但要好些。

    古代是不乏神童的,所以贾琮的第一神童之名,这时代的人能接受,比如林则徐:四岁读四书,七岁作八股,是真正的神童。贾琮都比不上,更何况他的灵魂已有二十多了,怎么比?惭愧汗颜啊

    他现下风头太大,过刚易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于人前,众必议之。所以,贾琮接下来给自己的安排是,今年的乡试只当作磨练,明年会试也不准备考,第一是信心不足,还要学习,科举越往上越难,贾琮可没敢小看全国的英雄。第二就是即便他时文过关,上面必然有所压制,理由也简单,假使明年中进士,十岁当官,再有能力,然而有那个精力和身体承受力吗?

    屋檐下的鸟笼子,鹦鹉上下跳跃,笼子便摇晃摆动,这鹦鹉愈发胖了许多,仰头琅琅说道:“悠悠鹿鸣,荷叶浮萍”

    晴雯拍手笑,贾琮也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