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卷 第九十五节 犀利深刻,敢于担当(第1/2页)  还看今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沙总,这就是你对国企涉及到民生二字的理解?”王凡还不肯罢休。

    “嗯,还有一些需要补充的,涉及到我们国企职工,企业属性如果越来越重要,甚至国家属性和社会属性逐渐被剥离,那么是不是应当对之前他们的付出做出一些补偿,比如企业现在彻底推向市场了,要和市场经济接轨了,但是原来职工短期内无法适应,可能面临种种问题。”

    沙正阳在谈及这个问题时,异常严肃,格外认真。

    前世中从1998年到2002年的国企改革攻坚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谓凤凰涅槃。

    如果没有这一轮国企改革攻坚,也就没有未来的中国经济向好的基础。

    但是实事求是的说,国家在考虑其负面影响时,仍然有所不足。

    这可能是时代局限,谁也没有遭遇过这种局面,在沙正阳现在看来,从民生层面的政策兜底和社会保障上,原本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下岗失业,降薪转岗,重新技能培训,这种种角色转换对于职工个人的心理冲击,对他们所在家庭的冲击,结合起来就可能会对整个社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冲击,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系统性问题,中央需要严肃而认真的考虑,需要为他们划定一道维系他们生存和尊严的底线,这道底线应当由中央政府来保障。”

    这又是一番振聋发聩的观点,已经大大超出了作为企业的角度,而上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从国家,从中央的高度!

    似乎是注意到了自己的话题跑偏,沙正阳略微收了一收。

    “不好意思,我有点儿激动了,话题也扯得有点儿远了,主要是我所在的长川实业有限公司也即将面临着这样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旦完成了对三大煤业的三产业务整合,长川实业的职工人数将超过万人,管理团队竞聘只是第一步,而且据我所知,所有参与竞聘的团队都提出了减员增效,裁汰冗员的措施,而且最低标准都是要裁汰百分之二十以上,这也就意味着会有两千五百人以上的职工将要离开他们现有的工作岗位,有二千五百个家庭的文章上媒体,甚至连获得这样的采访机会也未必会给你了。

    所以褚玉林和王凡这对组合很好的结合起来,把这个度拿捏好,最终使得二人很有点儿金牌组合的感觉。

    看见王凡又在咬笔头,这是王凡陷入了深思状态的表现,褚玉林笑了笑,往往有这种动作,也就意味着这一次的采访最终获得的东西肯定会具有话题性和冲击性。

    褚玉林喜欢这样的结果,平庸的东西哪里都能找得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们俩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好的题材,但是一年下来能够真正激起震荡和争论的东西也就那么两三篇已经算是相当难得了,有时候经年也难得遇到一个好的题材,遇到了好题材但又能最终成功发表的就更难了。

    但这一次褚玉林觉得有机会冲击一下,为自己二人再度赢得一回赞誉。

    自己这个伙伴在制造话题冲击性上具有很高的水准,但是能不能确保刚好踩着这个线过关得以发表,那就要看自己把握节奏尺度的水准了。

    在来采访之前,褚玉林和王凡也是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的,否则他们也不会来。

    曾经汉川省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最年轻的县长,打造出汉川省最大的非国有企业集团——东方红集团,而且还推动了企业的改制,现在又成为汉川省最大国有企业集团的班子成员,推进的出海战略,获得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这些头衔有一个落在某个人身上,已经很难得了,但却是落到了一个人身上,这就不能不让人侧目而视了。

    “阿凡,怎么样,这一次选题不错吧?”

    褚玉林是广东人,虽然已经在燕京生活多年,口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