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56 巨大风险(第2/3页)  大戏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多正面相撞,伴随着多伦多的崛起,越来越多美国电影更加愿意在多伦多首映,然后就顺势展开颁奖季的公关运作;但多伦多的劣势就在于,它没有设立评审团的奖项,仅仅只是人民选择奖,这对于颁奖季专业口碑的运作来说还是有所欠缺,这就是威尼斯的机会——

    不管如何,威尼斯都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并且是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不是吗?

    去年就是最佳范本:“地心引力”选择在威尼斯举行了全球首映,就连戛纳都嫉妒得不行,遗憾的是,这部作品却没有能够参加主竞赛单元,而后“罗马环城高速”登顶金狮奖,却让更多媒体扼腕惊呼。

    后来也证明了“地心引力”的强大影响力,从票房一路横扫到奖项,即使最后遗憾地与奥斯卡最佳影片擦肩而过,却依旧是2013年全球影响力最出色的作品。

    假设,“地心引力”入围了威尼斯主竞赛,并且登顶了金狮奖,那么,这应该就足以成为“断背山”登顶金狮奖之后的十年时间里,威尼斯最备受瞩目的一届盛会了:关注有了,人气有了,口碑也有了。

    对于阿尔贝托来说,这是一道算术题,而且是一道并不困难的算术题。如果威尼斯电影节能够真正成为颁奖季的.asxs.,把好莱坞巨星们全部吸引过来,把奥斯卡系优秀作品吸引过来,那么——

    优秀作品不是问题,人气巨星也不是问题,短期之内就可以解决威尼斯的困境;并且,还能够稍稍抢一抢戛纳的风头——戛纳距离奥斯卡太远了,从宣传策略和讨论热度等角度来说,威尼斯更加适合颁奖季作品。

    当然,这也需要冒风险:冒着威尼斯成为“颁奖季后花园”的风险,多伦多成为好莱坞的后花园是理所当然,但威尼斯呢?

    这是阿尔贝托需要作出的决策。另外,这还是阿尔贝托需要说服意大利业内专业人士们的关键环节——如何在意大利电影和美国电影之间寻求平衡,又如何利用美国电影制造话题进而吸引其他电影参赛,还如何在颁奖季电影之中寻找到威尼斯的位置,这所有的所有都是马克-穆勒当年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现在阿尔贝托也同样需要面对。

    今天,专程前来新奥尔良探班,这关系着阿尔贝托的下一步计划。

    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蓝礼这一名演员而已,阿尔贝托完全没有必要专程前往剧组拜访,一对一的单独电话邀约就已经诚意十足了;但阿尔贝托还希望通过蓝礼这一个点,打开好莱坞独立电影的战略合作计划:

    圣丹斯电影节和西西弗斯影业的传闻,阿尔贝托有所耳闻;另外,蓝礼与柏林电影节密切接触的消息,阿尔贝托也有所了解;再加上蓝礼对全球电影市场的强大影响力与号召力,这也就成为了决定性因素。

    阿尔贝托此行就是专门为了邀请蓝礼出席威尼斯电影节的,这对于整个电影节的未来规划都至关重要。

    稍稍有些意外的是,阿尔贝托与蓝礼的短短碰面,灵感就无法遏制地迸发了出来,有些无法阻挡的意思——

    如果蓝礼能够担任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关注和人气就无需赘言了,最重要的还是威尼斯的艺术定位。

    过去这些年以来,蓝礼挑选电影的眼光折射出他的艺术品位和专业素养,而世袭贵族的底蕴更是锦上添花,这使得蓝礼在业内拥有了足够的威望:他的艺术赏析能力是值得认可的,势必不少艺术创作者愿意和蓝礼交流、切磋、争执、辩论,这对于电影节氛围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方面,这可以为电影节确定了一个艺术基调;另一方面,这还可以吸引更多作品愿意报名威尼斯。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坏,让动荡不安之中的威尼斯稳定下来——当然,蓝礼也不是威尼斯的救世主,不可能轻而易举就解决电影节的诸多顽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