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1章 .风雷笔削旧山川(一)(第2/4页)  魏野仙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祘大王连着他全家,如今也都被接到天津当了寓公,正好和乾隆君臣住对门。至于“歼灭鬼物,李王还朝”,这等问题就暂时不在资政院的计划内了。

    东亚大地局势演变之快,身在局中之人只觉得乱,只觉得这么几年都不得消停。然而落在刚刚踏上这片土地的马戛尔尼一行人眼里,就有目不暇接之感。

    狮子号为首的使团船队到达了琼崖路所在的海南岛。

    虽然使团里担任翻译的两个中國神甫脸色很不好看,但是马戛尔尼伯爵还是很高兴地将伤兵们安排在临高云笈观下属的海事医院中接受治疗。

    英国人在这个时候,早就将英国国教的圣公会从梵蒂冈为领袖的公教教会里脱离出来。十八世纪的天主教会最后的威胁手段也不过是绝罚出教会,可这对英国人而言,简直是不痛不痒。而西沙海巡署里,能够充任翻译、通过了通事科初等考试,甚至拿到中级通事执照的军官,就有好几个。

    说实在话,用不用还带着这两个中國籍的天主教神甫都是不一定的事情。

    还亏得这两位坚贞的基督徒,在重返故土的路上,想起乾隆年间的苛厉刑法,拼命地把自己晒得漆黑,换上了英国军装,一副参加英国部队的殖民地土著模样。

    西沙海巡署里,负责给使团办理入境登记的道官宋宁,倒是懒得理会两位预备当殉教圣徒的神甫是个什么心思。他大笔一挥,就给两位神甫办理了英属殖民地土著士兵的入境许可和临时居留证。

    作为一个老练的外交家,身为乔治三世特使的马戛尔尼伯爵,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与地位,而他的身份也确定了他不能和随员们那样,随意来到民间,去搜集关于这个东方帝国的情报和信息。

    不过比起倒霉催的荷兰使团,英国人对自己的礼遇却是非常满意。要知道,荷兰人想要将英国船队当成是吸引鲨化鱼人的诱饵,这件事,从马戛尔尼到斯当东,可都记着呢!

    荷兰使团一到临高,马上就得到了通知,中國朝廷关心红溪惨案,并为此组织了一个专门的质询会。伊萨克·蒂欣格先生与他的副使范百览,马上就要去质询会上接受质询会成员的调查。

    与其说这是一个使团,还不如说是一群等待审讯的嫌犯。

    而西沙海巡署装备的快速帆船,训练有素的海军官兵,都让人可以确定,中國新政权对荷兰人的亚洲殖民地是有些想法的。

    唯一需要马戛尔尼考虑的是,英国殖民地当局,要怎样面对这个试图开拓海外殖民地的新帝国?要知道,在荷属巴达维亚,中國人的数量要比欧洲殖民者多得多,荷属巴达维亚变成中國的海外省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和备受瞩目的特使不同,作为副使的斯当东、庶务总管的巴罗,却有足够的时间开始他们的搜集情报之旅。

    前清年间,除了少数特使,外国人想要踏上中國的土地是一件犯忌讳的事情。

    如今已经自号“清禅居士”的前清陕甘总督李侍尧,他在两广总督任上,就严禁洋商直接与民间贸易,甚至连洋商学习中文也被他当成是一件罪大恶极之事,一并查禁起来。

    然而此刻,等待着狮子号、印度斯坦号修整的斯当东和巴罗,可以自己走到街面上来。当然,琼崖路的安抚使特地给他们配了一名通事、两个卫兵,免得这些家伙乱跑乱撞,被海南的黎民绑了票就有的乐子可瞧了。

    在斯当东这位植物学家后来的回忆录中,对在琼崖路的这段短暂时光没有多费笔墨,然而庶务总管巴罗这位后来自诩“中國通”与“汉学家”的三流作家,倒是在他的《巴罗爵士中國行纪》里大书特书了一通:

    或许可以立下一条不变的法则:一个国家妇女的社会地位的高下,能够判断一个国家达到了怎样的文明程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