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76章 .三碗酒,虎过岗(九)(第2/4页)  魏野仙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家另过,却又格外得官家青眼,不得不烧他这个热灶,又是一笔笔财货如流水般花出去。

    除了这些大头,西门大官人如今忙着置办田产庄园,也都得用现钱,说钱不凑手,倒也不算唬人。

    应伯爵笑道:“大官这话就太实诚了些,你在这东平府算得头一个好汉,说什么银钱不凑手?我明日就在城里起一个会,邀你来做这个会首,众人见你起了头,自然便肯解囊,到时候唤个泥瓦匠,略一修葺,模样过得去,也就好了。若真平了虎患,大家却还得念你的好处。”

    西门庆听了,也笑道:“你这狗才,神佛是你这般耍弄的?只不过我们这里谈些闲话,就由着你胡说罢了。”

    应伯爵摇头晃脑地道:“胡说不如胡睡,倒替哥养个侄儿出来。”

    这话说出来,西门庆更是一通大笑。

    正闹着间,就见外面有家奴满脸喜色,过来报喜道:“大官人,喜事,喜事!去汴梁送礼的管事带信来道,小蔡相公得了爹的礼,欢喜得不得了,与爹谋了一个官身,就在本路提刑司做个提刑知事,委差在东平府提刑所理事!”

    ……

    ………

    阳谷县这样的县城存不住什么新闻,本地首富西门大官人被东京汴梁的大人物赏识,骤然加官受赏的消息,第二天就传得满世界都是。

    这其中,寒窗苦读多年的知县老爷,听着那提刑知事的官衔,知道这是有差遣的美差,不是那等有官无职的富贵闲人可比,不由得微微感慨一番,而后把本朝真宗皇帝的劝学诗抄了几十遍。

    直抄到手腕发酸,再也提不起笔后,知县大人望着真宗皇帝那句有名的“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方才苦涩一笑。

    算了,自家也是靠攀了朱勔的关系,才混了这么一个位置,日后还等着早点回汴梁谋个美差呢,平白得罪西门庆这坐地虎做什么?

    比起知县老爷的郁闷与不甘,阳谷县的平头百姓们,倒是没有那么多纠结处。

    西门庆是本地头一号的大户。

    得罪西门庆是什么下场大家都清楚。

    知道这两条,从来就很懂得趋利避害的小人物们,就只能满脸堆上花一般的笑容,换上最体面干净的衣裳,再准备上老酒烧腊、绸缎绢花,排着队到新任提刑知事府上道贺。

    虽然大家没资格坐上西门庆的正经酒席,只能在外面摆的流水席坐了,但却没人敢不来捧场。

    紫石街上的住户们自然无人免俗,王婆准备了各样干果,装了满满一个漆攒盒,又弄了半斤小团茶,亲自送到提刑知事府上。

    就算是武大郎这样卖炊饼的小贩,也不得不准备了一盒点心、两瓶子好酒,带着已经身怀六甲而腰肢渐宽的妻子上門。

    西门家的流水席也没什么特别,西门家几代都是寻常商户,直到西门庆这一代才像做了火箭一般拼命地窜起。对于这样的家世,西门庆是想不到汴梁世代簪缨的大族们是如何生活的。

    比如在家里养十几个丫鬟,不教别的,只教她们如何为包子馅镂葱丝,这就很超过西门庆的想象。反倒是用锡碗扣着锅,做红焖整猪头,更符合西门家的情趣。

    既然家主都是这样的品味,那么待客的流水席,也就是浓油的猪、重酱的肉,可以让市井小民吃得满口流涎,却让讲究品位的士大夫以扇掩口。

    武大郎一家人坐在席面间,但每到这样的场合,武大郎都有点本能地抬不起头来。他不敢看四周的人,也不敢看自己美丽的妻子,只是低着头,小意地用筷尖剃下一道酱煎海鱼的刺,然后将去了刺的鱼肉放进妻子的碗里。

    而他美丽的妻子,目光在四周人群间浅浅划过,最后却被武松的目光盯住,不得不低下头。

    这时候,就听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