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85章 燕山雪,燕山血(三十六)(第1/2页)  魏野仙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道海宗源的道官,十个里有八个都走过军功路线,北方的军垦也好,南方的护航也罢,面对沙俄的哥萨克、英国的武装商船,都少不得磨练出一套“等着对手先开枪,然后六甲箭洗地”的强硬作风。

    这其中,有着“殷夜叉”花名的殷小楼,也算是最出挑的一个。

    “他这算一到前线,就撒开欢了?”

    自言自语地说完这句,谢明弦还是向着传令道兵一点头:“本官身负监军之责,职掌军令传达、军法执行、军职审查,并不干涉军事主官的指挥权。但是同样的,本官有权知道,殷紫虚现在人在何处,几时返回易州城?”

    对谢明弦的问题,面前的道兵立刻立正报告:“报告,紫虚郎所部在易州城东北方一百二十里处活动,暂时没有回城计划!”

    “离城一百二十里,他这是打算一头撞进耶律大石的帅帐里去?”抬手按了按突然发涨的太阳穴,谢明弦很努力地压住想要爆粗口的冲动。

    在道海宗源的军制中,谢明弦身为监军官,并没有这行的前辈们那样的威风煞气。

    唐时的监军太监不用说了,这些横行无忌的阉货身负“皇命”、“圣谕”,根本不受军将制约,差不多就是横行无忌的官场怪物。而且因为阉人自身的补偿心理,监军太监要么贪财好货,要么威福擅权,放在边镇之内,本身就成了一个不知何时会炸开的定时爆弹。因为得罪监军太监而丢掉性命的帅臣固然是个长长的名单,但就算是侥幸活下来的那些幸运者,最起码也要在“丢官去职”、“抄家流放”、“被刨了祖坟”这几条里选一个。

    假设前朝的军将们在地府有社交网站可刷,那么仅仅李唐一朝,便不知道有多少被监军太监坑了的方面大将要对上面这段话点赞其中还少不了如高仙芝、封常清、郭子仪这些真正的一代名将。

    赵宋、朱明的监军文官也不用说了,赵宋的风气虽然歧视军人,但是赵官家们好歹肯将出大笔财政支出,维持着那个低效又腐烂到家的雇佣兵制度。而朱明时代,朱元璋创造的那个“天才”的军户制度,直接将军人变成了国家奴隶,而又在卫所军官的权力寻租下,直接变成了标准的农奴。这样大环境下的文武分途,加上赵宋将门那传承自五代藩镇的稀烂底子,不但文官士大夫们都把军人看成是潜在的犯罪分子,百姓们也直接用“赤佬”作为军人的代称,直到千年之后,依然是部分方言中最污脏的骂人话。

    这样的扭曲环境下,带着“文贵武贱”思维的文官监军,同样有着娘胎里带出来的瞎议论、瞎指挥的绝症。

    但是尽管监军制度存在这样那样的严重问题,却不表示这个制度就一无是处,不管是太监监军还是文官监军,都是一个政权加诸于军队身上的安全阀。一旦这个安全阀失去作用,那么就意味着诸如唐末五代的割据藩镇,或者如明末那样的关宁军、南明三镇之类人渣集合体就要很快登上历史舞台了。

    对于这个问题,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说到底,监军太监是来自于皇权的监督者,监军御史是来自于文官士大夫集团的监督者。不论是代表皇权进行监督的监军太监,还是代表文官集团进行监督的监军御史,都是外来者强加于军队本身的产物,就像器官移植会造成排斥反应,这些强加于军队身上的监察体系,也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要解决监军制度的问题,那就不能简单粗暴地将监察系统从内宦集团或者文官集团移植过来就算完事,而是要将监军制度本身当成是军队建设的一环。

    所谓“政委建在连上”的三湾改编,事实上就是对监军制度进行改造的一大创举,使得政治委员彻底成为军队的有机组成部分。若仅仅是“党指挥枪”这么简单的事情,那么不需要周密的制度,直接使用监军太监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