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33章 接受杂志专访(第2/3页)  妙医鸿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才。至于那些暂时有困难的队员,三味堂的大门随时向他们打开。”

    肖瑜叫了声好,笑道:“我们大家一起敬苏专家一杯,他用自己的努力,让中医成为人人羡慕和尊敬的行业,我们都得感谢他。”

    苏韬心情不错,此次塔立吉克之行最大的收获并非获得最高国民勋章,或者得到萧副总理的认可,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最关键的是收获了一批值得信任、志同道合的伙伴。放长远来看,这些青年中医人才不出意外都会成长为三味堂最坚实的根基。

    晚宴结束之后,在苏韬下榻的酒店商务套房内,苏韬接受《岐黄》和《杏林》两家专业杂志的专访,因为事先得知有这个专访,所以苏韬在宴会期间只是象征性地喝了一点。

    《岐黄》和《杏林》这两家杂志是华夏国内医疗领域最大的杂志,尽管现在传统媒体的日子活得很艰难,但这两家媒体依然效益不错。因为他们依托卫生部和官方医药协会的支持,每家医院都会订购这两家杂志,不仅印刷量稳定,而且广告收入每年都在增加。

    两名记者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上,职务都是主编,由此可见,两家杂志对这次专访非常重视。

    谈笑风生中,访问渐渐进入尾声,让两名记者很满意的是,苏韬非常健谈,比想象中要沉稳,给出的见解和理念,一方面年轻人的超前意识,另一方面也有与地位和影响力相匹配的沉稳从容。

    《岐黄》的记者陈开生笑问:“苏专家,您现在不仅专注医生这个本职工作,还涉猎商业投资,甚至现在娱乐圈也有你活跃的身影,请问你会不会涉猎太多,导致精力分散呢?”

    苏韬想了想,回答道:“你的提醒不错,如果一个人从事很多事情,绝对会精力分散。”他顿了顿,笑道:“但我年轻嘛,所以我并不觉得吃力,反而能激起我体内的潜力。而且,我做的每件事,看上去是东一锤子西一棒,但目标很明确,都是为了弘扬中医努力。比如三味堂连锁布局,是让更多的中医人才能给社会大众提供养生服务;比如三味制药不断研发新的中成药,是希望将传统中药打造成医药行业的主流;再比如岐黄慈善从事公益计划,是为了让中医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如果有一天中医真正成了所有人能够接受的东西,或许我会放弃其他一切,简简单单地做个救死扶伤的大夫。”

    陈开生微笑着关上了录音笔,抬起头,感慨道:“你的想法令人尊敬。”

    《杏林》的记者谢小秋这时开口道:“岐黄慈善现在已经将医疗援助行动通往国际,那么下一步这会成为常规化的项目吗?而你还会冲锋在一线吗?”

    苏韬淡淡一笑,“岐黄慈善的国际医疗援助计划,是国家卫生部和外交部安排的任务。只要国家有需要,岐黄慈善自然会不断地招募合适的中医人才,进行国际医疗援助。至于我既然是岐黄慈善的成员,也是这个计划的制定者,当然有义务参加到一线救援行动。岐黄慈善积极加入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工作,不仅是国家实力强大的必然之举,也是中医走向国际的必经之路,我们会坚持做下去!”

    谢小秋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其实我还有很多问题想要问你,时间不早,已经超过规定时间,希望下次还能给您专访。”

    苏韬面带笑意送两名记者走出了外面的会客室,同时还让姬湘君送了两名记者礼品和一个信封,这是行业规矩,尽管知道两人是奉命采访自己,但该给的东西,还是得给的。

    陈开生和谢小秋走进电梯之后,下行的过程中气氛有点尴尬,两人服务不同的杂志,归根到底是竞争对手。

    终于陈开生打破僵局,笑道:“我们共同专访一个对象,这好像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吧?”

    谢小秋点了点头,不苟言笑道:“是啊,想当年我们都还是实习生呢。当时采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