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0章 锂硫时代的曙光(第2/2页)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材料,杨旭按照陆舟先前制定的命名原则,将其命名为HCS-2材料。

    相比起工业应用价值相对有限的HCS-1材料,这种新材料无疑更具备工业生产的可能!

    “简直完美。”

    将手中的实验报告放在了桌上,陆舟在心中感慨了一句,然后从兜里取出手机,给星空科技的总经理怀特·谢里丹先生打了个电话过去,让他立刻开始着手进行国际专利的申请。

    考虑到这种材料在工业应用领域的广泛前景,星空科技将根据这项研究成果,围绕HCS-2材料的化合物、生产、用途、与硫单质的混合配比等一系列方面分别单独注册专利,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专利壁垒。

    情况乐观的话,在月底之前,他就可以拿到专利号,然后便可以开始论文的撰写。

    作为运用计算材料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典范,HCS-2材料的成功,无疑将为他的电化学界面结构理论模型,提供一个重要的事实论据。

    相比起这个碳硫复合材料本身,对于这一点,陆舟尤为期待……

    ……

    怀特那边的工作效率很高,陆舟吩咐下去没过很久,所有提交专利申请的文件,都成功的通过了申请。

    拿到了专利号之后,他立刻开始论文的撰写。

    上次关于HCS-1的论文也是他写的,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套用,这次论文的写作倒是没有花费陆舟太多的时间,不到三天便搞定了整篇论文。

    考虑到和HCS-1凑成一个系列,这次一次,他依然是选择了作为投稿对象,将稿件发送到了编辑部的邮箱。

    投完稿之后,陆舟便没有再去管它,开始为即将在德国马普学会举行的报告会做准备。

    然而相比起陆舟在投稿时随意的态度,这封邮件却是让的编辑部犯了难。

    在上灌水是很多大牛们的乐趣,比如和陆舟在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上有过合作的大卫·肖就是其中之一。

    而也非常欢迎这些大牛们在自己身上灌水,毕竟这些大牛们的设备往往足够让同行眼红,论文质量有学术声誉保证,还自带“流量效应”。

    然而陆教授这半年三次投稿的“灌水”速度,未免也太惊人了点……

    问题不是在于HCS-2材料本身,而是编辑部里的大多数学术编辑都不相信,陆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在HCS-1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如此重大的改变。

    考虑到最近上刊登的那个碳硫复合材料的论文,以及在能源行业引发的轰动效应。

    任何人都有理由怀疑,陆教授可能是为了与斯坦利教授在锂硫电池项目上竞争,在修改了部分实验数据的情况下,发表了尚未完善的实验成果。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冒险,但在学术界,这样的事情可不是没有先例的。

    的编辑部拿不定主意,最终还是将这个皮球踢给了审稿人。

    这次负责替陆教授审稿的,依旧是麻省理工大学的巴旺迪教授。

    和以前一样,这位“不信邪”的教授在接下了审稿邀请之后,依然是大方地自掏腰包,按照陆舟提供的那份实验报告,像一个老实人一样重复了实验。

    然而不管他信不信邪,结果都摆在他的面前。

    这一次,他又双叒叕不小心成功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