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可怕的数据(第2/4页)  地中海霸主之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斐迪南夫妻的产业,加里曼丹岛现在遍布了橡胶园,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总算是到了收获的时候。

    可惜,小斐迪南却高兴不起来,天然橡胶还是不够用啊!

    尽管供不应求,他可以大赚一笔,可惜现在他已经是皇帝了,对于这点儿钱,已经不放在心上了。

    天然橡胶再暴利,刨除开销之后,利润也不过一两百列弗,他获得的利润也不过区区几亿列弗。

    而国内市场上的供不应求,最大的买家就是他的老子斐迪南,也就是说他所谓的利润,都是从老子手中获取的。

    这部分产业的继承人,不出意外的话就是他自己,赚自己的钱,怎么能提起兴趣呢?

    即便是加上非洲地区的橡胶产量,保加利亚的天然橡胶总产量也不足100万吨,而国内市场上的需求量却高达120万吨。

    不光是保加利亚缺货,全球各大工业国都缺货,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最好的天然橡胶生产地,就在南洋地区。

    可惜因为战乱的原因,至今南洋地区的橡胶园都没有恢复到巅峰时期,即便是战后一大帮的资本家扑向了这产业,可橡胶树不是一天长成的。

    而全球市场上,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量却与日俱增,保加利亚就是最大的客户,每年要消耗全世界天然橡胶产能的百分之五十三。

    如果可以充分供应,这个消耗量还会进一步提高,现在没有办法,只能用人工合成橡胶道

    南洋地区搞橡胶园还是有优势的,不光是自然条件优越,就连人工成本也要低的多。

    非洲地区搞橡胶园,只能从国内或者是欧洲大陆找工人,而南洋地区却有廉价的华工。

    保加利亚经营的就是口碑,即便是到了海外,资本家们都非常重视声誉,从来不克扣和拖欠工钱,一贯都是最受欢迎的老板。

    想要在南洋地区招人很容易,但是非洲大陆就不一样了,刚开始也试图让当地人进入橡胶园工作,结果人家就把橡胶树当柴火,气的负责人吐血三升。

    教化众生,从来都不是保加利亚的理念,斐迪南的主张是尊重各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

    当然,前提条件是这些民族不能是保加利亚人,保加利亚人就只能按照保加利亚的习惯来。

    简单的来说,就是非洲部落,就让他们继续以部落的形式存在,殖民地政府不能去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以减少民族冲突。

    好吧,这些都只是大帝的理念,底下执行的人怎么理解,就要靠个人悟性了,总之就是保加利亚控制区的人口在不断减少中。

    不能指望殖民者的节操有多高,如果说斐迪南还有点儿恻隐之心的话,那么小斐迪南就是一个标准的欧洲政客了。

    很多事情,都是向利益看齐,圣母情节?以斐迪南的教育模式,他的儿子怎么可能是好货呢?

    只不过作为聪明人,大家都知道伪君子该怎么包装,没有傻乎乎的去做什么真小人。

    从1924开始,到现在保加利亚陆续向美洲各国移民我680万,这些都是从殖民地里面抠出来的。

    极大的促进了美洲大陆的繁荣,满足了他们的劳动力需求,推动了他们经济的发展。

    简单的说,就是谁和保加利亚的关系不好,就向他们走私人口。不对,这不能算走私!

    这都是合法入境的,事先和资本家们达成了协议,向他们提供廉价劳动力,都是有合法的用工合同的。

    如果大家关系不错,一个列弗就可以雇佣一万工人,只要管饭就行,饿个半死都没有关系。

    正所谓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么廉价的工人,当然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货了。

    比如说南美三宝的战争,保加利亚向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