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关于佛祖(1)】(第2/3页)  超级战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王后就是我母亲摩诃波耶。

    最后,佛祖,也就是释迦牟尼给几个弟子讲道来到一条河边,然后就到河里洗了个澡。洗完澡后,弟子们在几棵婆罗树之间架起了一张绳庆,释迦牟尼侧身而卧,枕着右手,对弟子们说,我老了,马上就要死了,我死之后你们不要因为失去导师而自暴自弃,而要大力弘扬佛法,拯救世人。说完,他就逝世了……

    佛祖的称呼有十个:

    1.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

    2.应供:应该受到人和天的供养。

    3.正遍知:全面的、真正的知道一切佛法。

    4.悉知三明(宿命、天眼、漏尽)和五行(圣、梵、天、婴儿、病)。

    5.善逝:非常自在地入无余涅盘。

    6.世间解:能了解世间的一切事理。

    7.无上士:至高无上之士。

    8.调御丈夫:能调整治理修行方法的大丈夫。

    9.天人师:佛是一切天和人的导师。

    10.佛世尊:佛应该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

    十个佛祖的称号,而对应了佛祖的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

    舍利弗又称舍利子,出生于王舍城附近一个婆罗门教家庭。父亲是婆罗门教的大学者。因自幼受家庭熏陶,他对婆罗门教十分精通。长大后他与其亲友,也就是后来同他一起出家的道友目犍连志同道合,一起在乡里传道授业,各自拥有数千门徒。一次他与目犍连外出旅行,路遇释尊的弟子马胜比丘,闻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之偈,产生了对佛教的信仰。不久,便率众弟子皈依了佛教。舍利弗未出家时已是很有名望的婆罗门教学者,他的出家使当时佛祖的声望与威德大大增强。舍利弗皈依佛祖后,“持戒多闻,少欲知足,正念正受,捷疾智慧……”,深受佛祖称赞。他有很多的美德,其中尤以智慧渊深广大而着称,佛经中称他“智慧无穷,决了诸疑,辅翼圣化,聪明圣众”,所以在佛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的称号。

    舍利弗跟随佛祖达四十余年,辅助佛祖弘法度生,对佛祖教法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最后,他不忍看到恩师佛祖涅盘,请求先佛入灭,得到了佛祖的允许。入灭时,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同他的八十岁老母见了最后一面,并为故乡人民作了最后一次说法,然后安祥进入涅盘。他的这一举动反映了佛教也是重视人间骨肉亲情的。

    目犍连——神通第一

    目犍连又称“摩诃目犍连”、“大目犍连”、“目连”等名。他出家前与舍利弗同学婆罗门教,交往甚密,后遇马胜比丘而一同皈依佛祖。目犍连出家后,刻苦修行,修得非凡的神通本领。他曾以神通力量识破了莲花色女的诱惑,得到了佛祖的极大嘉许。他也因此在佛弟子中得到“神通第一”的称号。目犍连积极地辅助佛祖弘法度生,是佛祖一生弘法的重要助手。因此,佛祖称他与舍利弗为其弟子中的“双贤”。佛祖曾说:“此二人当于我弟子中最为上首,智慧无量,神足第一。”

    目犍连还是佛教里重孝道的典范。据《目连救母经》记载,目犍连曾以神通力量,得知其生母因生前造大恶业堕入地狱,受大苦难,而求助佛祖。佛祖告诉他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以百味饮食置盂兰盆中,供养出家僧众。目犍连依此而作,终使其母得救。后世依此方法为亡灵超度,并形成“盂兰盆会”节日。千百年来这一节日在佛教及世俗社会里盛行不衰,目犍连也因此驰名古今。智慧无量的一个僧人,一个佛门中人,能够得到这样的礼敬,当真是功参造化。

    阿那律——天眼第一

    阿那律意为“如意”、“无贪”、“无灭如意”。佛经中常称“阿?楼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