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章 销毁设计 新(第1/2页)  狼穴终结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发出第一批合同机器人后,就立刻派人终止了t-1000c型战斗机甲的生产。

    使用的旋风战斗机枪1型,也在12月30号夜里12点停产。

    所有生产设备改变生产计划,开始制造我设计的t-2000h型战斗机甲。

    而依靠能量圈,发射金属包铜弹头的等离子弹头机枪,也改进弹药击发垫圈模组,由此前的6线圈点循环击发,变为12线圈点循环击发的,高强度星空机枪配件。

    这种描述是不是使人一头雾水?

    我们就拿左轮手枪,也叫轮毂弹击发手枪的形式来进行类比描述。

    其实不看旋风战斗机枪是马克辛机枪射速的一倍,而且不用弹药的抛壳原理。

    是使用的气枪弹舱,空气压缩、然后释放张力原理,来实现高硬度金属子弹头的,等离子气爆推进型飞速移动。

    但是设计原理回到了人类早期原发型的左轮手枪上来。

    自然左轮手枪有几十种设计原型和改进型号,战争实用型号和收藏枪型,警用和军方也有不同的变种枪出现。

    它轮毂形式的上弹击发原理,就是速射机枪,发射高速弹药的一种最初物理原理。

    自然,用等离子电圈产生的空气压缩能量型爆发力,来弹射抛出高硬度弹丸,达成速射效果,也就是轮毂式样的一种技术发挥。

    此前的6线圈点循环击发,变为12线圈点循环击发,就等于此前发射6颗弹的左轮,此刻一次性的可以发射12颗一样的效果。

    那么增加一倍的击发速率,必须在单位时间和击发性能上做到的一种技术,就是设计上和物理效果上要做到更精准。

    此间发射一次弹丸的物理效应间隔,和占用枪管弹舱的时间会更短,更有复位和轮空上弹的一个高速性能体现。

    其实我是在气托伦斯,我事实上有了24点和48点,线圈点循环击发的技术。

    事实我给出的只是区区的6点位击发图纸。

    只是后者使用的,已经不是单纯的电离子原理,而是集约化的一种分子聚合物、射电共振原理。

    就像一个高密度堆积在一起的排球,估计有120个排球,复合成一个,还在高速震动中的一个分子球体组合。

    用一个电离子击发器,连带的金属触须,去接触其中一个排球,它就会发出爆炸性的能量,发射出一个强大的力场。

    那么这会是在枪支的枪膛能量发生器里,产生的火药燃烧膨胀后,3~6倍的炸药效果。

    那么这种膨大型张力,被强势输送到枪膛里,推送这里的48点中,一个弹舱和枪管连接的通道时。子弹头是不是就像是高压气枪一样的被推送出去了?

    这样的弹鼓卡着48个弹头,其中一个会很快的在0.17秒速度的在轮换旋转时卡进发射的弹膛位,把子弹射出去,在枪管继续射出子弹的同时,另一个弹鼓舱口已经旋转过来卡进了同一个槽位。

    因此这种射速,会是马克辛机枪射弹效果的1.5倍,问题就是,对应的、下面一组枪管也在同时发射弹药,相对应的,十字交叉线上的另外横向两个发射位,也在同时上膛,发射子弹。

    这就是一次分子核能击发,同时发射4颗子弹的,四管机枪的效果。

    48弹鼓机匣模式,是目前的一种发射弹丸枪械的极限。

    问题是,即使有96弹鼓形式,同时发射8颗子弹的高射机枪,这种3倍射速,其实已经达成了子弹密集分部的效果。

    再多搞集约型机枪枪管阵列,无此必要。何况制造麻烦,工艺流程更多,检修也复杂。

    还不如多架设一台机枪的效果更好。

    在完成5个亿的新型战警制造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