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0章 行云流水(第1/2页)  狼穴终结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事实上演奏钢琴,就像是作者行文,看起来故事开始系朴素迷离,其后令人神魂颠倒,有时情节紧扣,有时文不对题,事实上人类喜欢一种情节上的变异和一种最终结论的捕捉,更是为情节和故事的跌宕起伏而神魂迷离。

    只要主体灵魂尚在,行文和作曲都是一个道理。

    问题是好的作品,都是表面形式看来貌合神离,但是又像是散文,它贵在神魂最终一体。

    钢琴难度为排名第5的勃拉姆斯降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此刻在钢琴大厅响了起来。

    于是掌声雷动,很多观众显得异常的兴奋。

    就是这事实已经在演绎的三个钢琴曲目,都足可以使得这时候演奏的梅洛大师,堪称钢琴界的一位顶级大能。

    勃拉姆斯降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81年。

    从莫扎特c贝多芬时代起,经舒曼c肖邦以至近代作曲家创作的协奏曲,基本都是三乐章结构,但勃拉姆斯为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增加了谐谑曲乐章,从而使作品扩充成为四个乐章,形式和性格都已接近于交响曲,独奏乐器也成为乐队的一员,这种交响化的理念脱离了协奏曲原来“竞奏”的意义,因此,这首乐曲有时候也被后人称为“由钢琴主奏的交响曲”。

    事实上钢琴从辅助演奏,变成一种音乐会的主题音乐器械,也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的。

    这首钢琴协奏曲的形式十分特殊:首先乐曲采用协奏曲历史上罕见的四乐章形式其次本曲中的主奏钢琴并未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作者特意让钢琴与管弦乐“完全平等”。

    这首协奏曲既无莫扎特式的一种连贯性的流畅,又无贝多芬式的曲声雄壮,是地道的勃拉姆斯式作品。

    与钢琴的第一协奏曲相比,它显得更加沉重暗涩,技巧也特别难。

    有人讲勃拉姆斯的降大调协奏曲是“要钢琴家血汗的至难协奏曲,它不要钢琴家的妙技,而是要他们成为苦力。”

    这首乐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c温柔的另一面。

    当时的1878年春,勃拉姆斯第一次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当时的音乐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首乐曲。

    1881年三月,作者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音乐灵感,于是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当年夏天便完成了这首乐曲。

    实际上,本曲中的古典意大利风格并不明显,但无疑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堪称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最后完稿于1881年,同年11月9日作者本人担任钢琴独奏使用乐谱草稿,在布达佩斯歌剧院公开首演。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降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这是传统的双呈示部。

    第一呈示部是管弦乐,首先由圆号奏出由两小节组成的第一主题动机,钢琴推迟一小节跟上,像影子一样进行模仿,木管声部进行发展,略带伤感的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呈示后乐章进入第二呈示部,钢琴呈示新的主题并逐渐发展,第二主题钢琴则以热情洋溢的变奏呈示。

    此刻的梅洛让小提琴大师狄安娜,来作为演奏助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历来,鲜花需要绿叶相衬,何况女小提琴大师狄安娜也是一个技法很惊艳的女人。

    小调展开部后,音乐进入再现部第二主题用降小调。

    尾声中管弦乐奏出第一主题的部分动机,钢琴用华丽的琶音伴奏,最后以强有力的开始动机结束。

    我在大厅看到萨克斯著名演奏家斯罗芬,著名音乐指挥家凯文拉瓦尔,这都不是没有道理的一个事实。

    因为本乐章勃拉姆斯写得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