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早春时节(一)(第2/4页)  帝国再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接应西南王师做准备。”

    诚意伯刘孔昭,乃是在后世被赞誉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大明开**师刘基刘伯温的十四世孙,世袭诚意伯。

    此人在弘光朝曾为操江提督兼管江防,深知长江水文地理情况。虽说等到清军南下时他是带头降清的,但是作为已然手中无权的前朝勋贵,一只没了牙的老虎的日子尚且并不好过,更何况是他这个被拔了门牙的兔子呢。

    在新朝的日子不好过,自然而然的就会怀念起故国的风华,一来二去,他便与东南的抗清人士挂上了钩,其中自然最少不了的便是钱谦益。此番,张名振、张煌言的舟师驻扎长江口,钱谦益便立刻找上了他,用的就是刘孔昭对长江水文地理情况的了解。

    “牧翁需要末将做什么?”

    “子求,老夫打算出资由你招募一批兵勇到崇明助战。”

    “请牧翁放心,末将一定竭尽全力!”

    ………………

    永历八年的正月十七,一边保持着对崇明的围困,另一边张名振、张煌言以及带着儿子、旧部前来汇合的刘孔昭便按照既定的计划,兴师西进,溯流而上准备接应据说正在湖广奋战,随时都有可能突破湖广防线,随后顺流而下的西南明军。

    舟师分批进入长江口,冲过狼山、江阴、靖江、孟河、杨舍、三江等处清军江防汛地。正月二十一,大军到达瓜州,随后在金山上岸,击破金山守军,缴获清军防江大炮十位和火药、钱粮等物。

    此时金山尚且是江上孤岛,并不与陆地相连。明军初战告捷,周遭已无清军,张名振、张煌言及刘孔昭率领五百明军登金山寺,向西南方向遥祭孝陵。

    “候服与苍水今日率王师北上挺进长江,江南民心士气为之大振!老夫观那艨艟巨舰之威武阵列,一路沿江所向披靡之雄姿,恢复大明则有望矣!”

    主持已经准备好了香案桌椅,张名振、张煌言和刘孔昭来到近前,由着手下的军士摆放祭品。刘孔昭为人最是圆滑,此刻见得明军如此声势,当即称赞有加,并且向诸位将帅一揖。

    “承蒙诚意伯与江左志士军民的接应,候服出海多年,早就有意回师金陵,今日可谓得偿所愿。眼下,候服以为当先行拜祭,以慰皇明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张名振出生在南京,是为南京锦衣卫的卫所籍。这里,对于军中绝大多数人还仅仅是皇明的龙兴之所,于他则更是沦陷于敌手的家乡。

    言罢,张名振、张煌言、刘孔昭以及帐下众将领即肃冠整衣,与诚意伯等一道,在香案后齐齐跪下,朝着南京明孝陵方向拜了几拜,按照礼制诵读祭文,直言清军图谋大明江山,百姓生灵涂炭,他们今番奋起反击,请求皇明列祖列宗庇佑,好早日驱除鞑虏,待到一切尘埃落定,再祭先灵云云。

    这是最正常,也最为附和当前情势的祭文。遥祭过后,设醮三日,至临行时,张名振在桌上挥毫泼墨,赋诗以壮。

    “予以接济秦藩,师泊金山,遥拜孝陵,有感而赋。

    十年横海一孤臣,佳气钟山望里真。

    鹑首义旗方出楚,燕云羽檄已通闽。

    王师枹鼓心肝噎,父老壶浆涕泪亲。

    南望孝陵兵缟素,看会大纛纛龙津。

    甲午年孟春月,定西侯张名振同诚意伯题并书。”

    胸中有感,有感而发,张名振不假思索,急笔写就,张煌言、刘孔昭等人凑上前来,细细看去。其中既写明了他们是为接应秦藩大军而自福建出发,又提到了南直隶的民心可用,正应了此情此景。

    为此,张煌言就着张名振诗中之韵和诗六首,其中如“千屯烽燧联吴楚,万舳波涛下浙闽”、“烽靖三湘先得蜀,瘴消五岭复通闽”、“上游谁拥龙骧节,日毂亲扶出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