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一一章 改变世界的神器 新(第1/3页)  万历恶霸地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崇祯十六年沈磊开始了护卫队史上第一次大扩编的最后一波动作,从早已开始的骑兵、炮兵大扩编,工兵、后勤教导大队培训骨干,此时计划将一下征集了五六万人,与另从二线武装、一些工匠之类人员组成的后勤、工兵一起编成十个师,具体安排是先期六个,后面四个。

    这次大扩编是他卡着明年投入战事的,不过参谋部虽拟定了计划,高级干部也知道了这个计划,但连他的几个高级干部也有些怀疑沈磊的这次预测是否可靠。

    因为大明此时如一条到处漏水的大船,可漏洞还不足于漏进让船沉没的水。这样的疑惑十分正常,若不是有后世记忆沈磊也不敢如此判定。因为兵败如山倒一语属于经验之谈,可战场胶着时判断一方崩溃之时却不容易,大明此时也是如此。

    众人有疑虑但没有人反对他这个决定,不反对是基于他这些年一惯正确,更主要是对台湾军力的自信,连四国联军如黑云压城最后也没多久冰消瓦解了。

    而且他们中不少人更萌生该去逐鹿中原了,连泥腿子义军也能纵横几省,以台湾之力莫如先争天下再移民也不迟。所以他们对沈磊的判断不大认同,对第四步计划不仅赞同还有早该如此的想法。

    大扩编准备实施第四步计划之所以获得沈磊手下一致赞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台湾有力量而大明内忧外患勉强维持着,只要插手肯定是黄雀角色有赚无赔,全取大明可能性极大。

    能全取大明他们肯定是加官晋爵、锦衣回家、光宗耀祖,这是他们这些原秀才、童生、甚至是普通人这几年最向想的事。富贵不返乡乃是锦衣夜行,人生的几大不足之一。

    另外这些年过来他们也从内心底认同沈磊的制度设置与施政方略,觉得在这办法下不存在土地兼并后大批失地农民无法谋生,还有工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丰富人们生活,对农业也有支持作用。

    所以不仅为自己的升官着想,再自私也不可能反对将这些制度方略惠及更多的人群。当然由沈磊来统一更好,他们这些人不封爵也有个一品官的份,这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已在眼前肯定要抓紧。

    知道第四步计划的干部都支持,此时已经在向中层干部传达,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几乎是所有的干部乐于见到这个计划,乐于见到中国实施沈磊的政治制度、施政方略,也赞成大扩编时尽量征集由自己移民安置的人的办法。

    他们之所以赞成是因为沈磊说明了原因,这个原因是此时征兵的人不久就是在大陆上的基层干部,这些移民子弟才是与自己最同心同德的人群,对快速稳定占领区意义不小。

    干部欢迎、家人支持大扩编,就是被征集的青年人对当兵畏惧者与不愿者也不大多。虽然一般这时代的人当兵不是军户就是家无恒产、流荡无业与被逼无奈者。

    但移民后各安置点都有民兵与武装干部,还有夜校、报纸宣传让移民中的年青人对当兵不存在抗拒、反感、逃避情绪,反而当兵光荣、有前途的思想深入这些年青人的思想。

    因为安置点所接触过的不少干部就是退役士兵,他们会用自己的经历向年青人叙述护卫队里的生活待遇,见到过何处风景,参加战斗又是多么热血,解押俘虏多么开心,而且现在的生活也要他们参加护卫队来保卫,所以参加护卫队才是年青人应该争取的一个机会。

    由于宣传工作深入到基层,安置点又人口不多很冷清,年青人的心又不甘寂寞、充满好奇心,因而这次征兵虽也有几个因恐惧欲逃避的人,却有更多长子抢弟弟的名额发生争执的。

    特别是移民中不少是孤身一人来的,这样的人年幼会集中扶养,年长一些就大部分安排在农庄,主要是工厂发展速度不快,倒是女性基本上能进入纺织工业,男性在南洋只有建筑业需要人,可孤身者大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