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七一章 无可奈何出城战(三)(第2/3页)  万历恶霸地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钟吧,这时候护卫队还未有席卷之势。

    后来知护卫队对待士绅比较苛求他们的心更冷了,另外也更不看好沈磊了。在他们看来治理天下那能少得了士绅与读书人,而且是天下兴亡招降纳叛才是宽宏大量成大事的样子。

    如李自成草莽时代不计,进入京城对投靠的官员仍然不能宽大为怀,拷掠逼捐焉能不败。沈磊(他的身份此时透露不少,已经比较公开传播了。)乃一地主,格调同样不高,斤斤计较怎能成事。

    在得知满清没有他们之前以为的那么强大,已经投降满清的人当时也没什么可后悔的,毕竟占据整个江南也是可以与北方抗衡的,何况那时护卫队才占领辽东未久,华北还是一片空虚没打什么仗,到底有多强还不大好说哩。

    可形势发展飞快且诡异,护卫队不废什么力就占领了整个北方与四川。而且满清一直将护卫队当作生死大敌防备,与不放松对付护卫队渡江的准备。

    如此重视让这些人觉得有些过分,而且不论文武觉得此时的战术对头、准备充分,守住江南完全没有问题。等护卫队从海上向闽浙、松江进攻由于那里空虚让对方再次如入无人之境,进展之快犹如行军。

    这时他们才知道自己的见识还局限于历史上的东西,让对方将刀直接捅入腹部却是没什么办法。因为这一招算到了也没有办法,没那么多兵力将所有的缺口填上。

    只是当时还有一个希望就是在长江边严阵以待的清军出城与护卫队决战或能挽回败局,等几万清军攻不下护卫队阵地这些人才绝望起来。

    绝望的是满清形势急转直下,此时看样子十倍兵力也攻不破护卫队的阵地。更麻烦护卫队反客为主战术竟然把握满清的反应,等清军急欲攻克护卫队阵地他们为防守准备的武器用处有限,凭抬枪火炮或许可以守城在攻打护卫队时显得笨重。

    清军军事失利已成定局,当然满清军事失利按历史惯例对他们问题不大,问题最大的是沈磊的护卫队有些不按牌理出牌,将他们的行为当作汉奸处理,所以满清的失败就是他们的失败了。

    这下变成与满清同呼吸共命运,不仅无法冷眼旁观还要千方百计帮助满清这条船补漏才行,无法抽身上岸。只是这时候也没什么好办法,漏洞太大难补呀。

    于是整个满清上层不论满汉、文武第一次齐心寻找活路,想了许多点子却是没有条件就是这样那样不足,最后发现连所有人同心也难。

    如之前命令布置在其它地方的清军迅速向南京方向集中,不料到这时这些军队仍然未到,可说是南京的满汉与文武同心但那些原明军投清的左良玉、刘良佐、刘泽清等人的部下开始有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的念头,与他们在明军时一样。

    连兵力指挥也开始不灵了让满清上层再次觉得危机升级,雪上加霜啊。这也是滥收明军的后果,当初他们因惧战而畏缩不前,最后投降清军此时见到形势不妙让他们过来与护卫队拼命肯定不肯的。

    好在沈磊对投降满清的人处理比较严格,不然其它城市如金声桓、李成栋之类带部队立刻投了护卫队的人也会出现了。

    树倒猢狲散,人心却比猢狲复杂且人的目光更细,一叶落而知秋,护卫队在发动闽浙、松江战役前满清这棵树外表还照常枝繁叶茂。

    那时虽然金声桓、李成栋等人反叛乃是有诸多原因促成,军事上觉得满清对西南已经顾不上,但长江沿线之战未有结果前就言满清这棵大树徒有虚表,内部已经腐朽蛀空还言之过早。

    当时不少人还以为满清有兵力优势与守城之利,在双方争夺长江沿线的战事上护卫队虽占有进退自如、自由选择战场等优势,可能否一战而胜却是可能性不大。

    因为清军除了两大优势,护卫队对待投降之人处理十分苛刻,不到万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