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 晓英汇报好消息(第2/3页)  万历恶霸地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脆说他不必留下,教谕之处自己会去求情的,果然其等拿到信就马上拜谢离开。

    从院门目送冯元礼离开沈磊知道他再也不必再给他一个机会了,因为此人已经钻入科考中毒。前几年还算是朴实、自尊,有点灵气之人已经变成厚颜无耻,而且是不知感恩,变质了。

    冯元礼来访只是小插曲,如一阵风吹过即逝无影无踪。不过今日来一次认清他的变化也是好事,总比还留着以前观念为好。不过闲扯时他提及山东各地有粮荒出现,让他也是及时知道了一点外面情形并能采取一些措施。不论高价售卖出些粮食还是什么,总而言之知道便是好事。

    对不少地方出现粮荒沈磊没有奇怪,前口子村这里太偏僻,他这里不受影响,登莱青等处出现缺粮也正常。毕竟两边隔不少路,不了解也不奇怪,第一时间就知道才不正常。

    对此他考虑一下觉得没记忆山东崇祯前曾经发生过连续灾荒,于是决定将自己多余的粮食库存马上都运往缺粮之地出售,连生产粉条的番薯也运去让大家认识一下。至于价钱他吩咐又担重任的沈三林,不高价也别太低,还是适可而止以稍低价甩货走人为好。

    如此做运送去粮食终究能救人,而欲去粮荒处平价售卖自己没有那个腿力与后台。如此反而有可能平价售卖不成还让自己手下的人受伤害,所以没有实力还是将粮食出售给当地大粮商。最好是不断运去,让其囤积居奇吃不住反而亏钱放粮,只是自己有办法没实力,还是不多此一举了。

    粮食运销也就是一个消息与一句话决定就赚取了超额利闰,这是个体农民享受不到的好处。因为农民收获时要交税只能低价出售,青黄不接时缺口粮反而需高利借贷,仅此他们的损失不亚于交税赋。所以沈磊仅丰收时平价收粮,然后将粮食稳定供应给粮商也赚大钱。

    当然这个时代看似自由经济,实质坑害小民的事太多,沈磊根本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粮食出售决定后知道水泥经牛阿浩小窑配方与工艺试验基本成功很高兴。当然这只是初步成功,如后世五百号是起码产品,这配方与工艺似乎是有不少差距。只因为没有仪器也不知道标准,他只能根据浇样块硬化后破坏性试验,估计该有三百号以上。

    一开始达到这水平他也满意,因为水泥虽不会一夜坚硬如岩石,但此时建筑堡垒与道路不管成本还是时效还是此物属最好选择。如五米宽十厘米厚的道路,以一份水泥一份沙子二份石子的较高标准铺设,一吨也有个近四米长,也就是说一公里路连涵洞,路肩也不过三百吨。

    这样的路起码是省级干线,这样建造连马车每日少说能多赶二成路以上。至于建筑堡垒比传统建造城墙多快好省起码几倍。而水泥成本后世每吨不超过二百斤粮食,自己现在估计是五百斤左右,算上质量差距更大。但算上混凝土等代价,他的农庄收入一年也能修一千公里以上。

    这是一次投入享受很久,而且是政府行为时连绝大部分工钱也省了,修路不到他现在计算的一半。如此全国性大修路,每年一万公里也花钱不多。当然这是理论计算,还要造桥,开山等等,并加上大量贪腐,这钱几倍也不会够的。

    对此沈磊现在也顾不上,他只计划先每年生产出千吨水泥,除了工业上造船坞上及城堡上所用,在前口子村及通向各工厂的路先铺三米宽五厘米厚的路出来。这个标准两辆马车可以通过对小村已经足够,另外下面用铁矿石渣也结实,所以足用了。

    水泥第一步成功让生产仅剩下立窑建造的难关了,而冶炼各个项目正顺利推进让沈磊心里也很高兴。此时已经外出有半年多的晓英回来,带来的好消息更让他开心不己。

    首先晓英带来三个福建因主家破产而愿过来的老船工:施振勋、古云山、白金生。仅是这三个走过南洋到过日本的船员晓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