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虎头蛇尾的初战(第1/3页)  万历恶霸地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到六月底第一连训练与武装差不多了,而平海一号与探海一号早已磨合完成。二船装载了二百多吨砖块,一百吨左右石灰,一百吨粮食,十多吨咸肉、十吨左右刚生产出来的水泥,几十吨各类工具之类物资启程。

    这一行物资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人员船员不算随行的护卫第一连就整整一百五十人,加工匠二十多人,少先队员十名专职辅导员,义虎帮九人改编成侦察队。沈三林还带仓库、民政、后勤等干部、辅助人员二十多人,共二百多人。

    二条大船加各拖带了一条渔船,带上紧急生产出来的唯二架二号炮、六架一号炮、及所有已生产的三百纸壳弹,全部火药、弹丸。再加二百多人,今日之行于沈磊而言不算倾其所有,也是家中没什么更好的兵器了。

    此时北风不烈台风未至,沿岸航行倒是适宜。而且从前口子村到辽东金州沿海,沈磊预备充当基地的海洋岛只有一千余里实在不算远。就是寻找海洋岛比较困难,他只知道离岸一百多里有这样一个岛,具体位置他画不出来。好在古云山等人去过,经打听了解那里大致情形,不必盲目无方向乱找。

    知道海洋岛也是他前世偶尔听人旅游回来说起,当时只知道岛不小,避风港之优越更难找。但离岸较远,周围还孤零零的,就是港湾不错,海鲜便宜。

    当时只是酒桌闲扯的可能性最大,只是别人闲扯自己闲听,说得零碎记得更少。不料今日沈磊欲找个不大影响毛文龙的基地还数这里为好,因为此处离岸远不怕满清,离皮岛远毛文龙不大会来干涉。

    就是不知道毛文龙何时崛起,比较难把握自己在那里活动的尺度。别一不小心一下数十万辽民拥来投自己,却没有运输能力将他们短期运台湾去,也没有粮食养活他们。而逼自己代替了毛文龙心里也不愿,因为在辽东是带枷锁跳舞,跳再好也不讨好。对组织辽民坚守皮岛,靠文官们支援他实在没什么信心。

    这个顾虑沈磊不大熟悉历史当然是有点感性,主要是从结果推测过程。这样推测虽不大科学,但仍然能准确说明问题。比如后世改革开放初从国外引进同型七条冰箱生产线建造了七个冰箱厂,最后只有一个发展起来。这中间或各有各的原因,带头人能力不足是肯定无疑的。

    大明也不是没有能人,有沈磊知道的张居正或他不知道的袁可立。前者的政治改革能顺利进行并保持下去,崇祯时也不至于那么缺钱,受农民起义与辽东满清双面夹攻,还能延寿一些时间。而没有后者毛文龙也不大可能获得太大成功。

    还有些明大臣也不算没有能力,没有大局观仍然不能算是国之柱石。沈磊知道自己现在要替代毛文龙确实是机会不错,但代替了毛文龙仍然两难,只会早一点与明决裂的一条路可走。

    不管袁黑袁粉争论不休的是与非,沈磊认为其杀毛文龙首先肯定是缺乏大局观。将毛执着数罪并软禁,渐渐控制其军主力才是最高明的。而他代替毛文龙与袁崇焕也迟早因双方不同目的而发生激烈矛盾冲突,结局必然仍是决裂。

    况即便是代替袁崇焕、孙承宗等人,又自己出钱培养军队代替关宁铁骑将满清从辽东扫平,又摆平农民起义又待如何?不谈功高震主安心当国公或如沐王,看明朝中兴一下继续沉沦?还是当曹操亲自操刀?还是当曹丕干脆夺位自己进行政治改革?

    这些选项都不大好,曹操基本上是自己打下了地盘却被人骂为奸臣。先攘外次平内,再进行政治改革仍然会内战一场,杀得人头满地才行,因为既得利益者那里肯轻易放弃。

    沈磊内心的这些想法他的手下当然一点也不了解,去辽东的船队上的人也只是执行他的计划,即便是领头人也是仅知道他的野心是在台湾开垦出数十万亩土地。

    而他们的任务就是从辽东收罗些难民去台湾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