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九一章 高产作物难推广 新(第2/3页)  万历恶霸地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百、几千人长途移动时的吃饭问题就够麻烦了。

    虽然沈磊的人可以用金钱买到粮食,可也不是处处地方有足够的粮食,加上有些地方比较危险,所以预判义军的行动可以作好一些预先安排。比如在什么地方收拢人口,沿什么路线走,在某处准备些什么物资,要不要打点一下地方势力或接应一下等就可以减少盲目性。

    参谋部对义军行动当然不是此时才关心,因为移民需要一直在关注,但小范围游击在台湾言判是不现实的,所以之前只在组织移民的前面负责实际工作的小组派了军队干部在帮助。

    现在义军大范围流窜,移民空间与地域、人数大增,才需要参谋部作出一个全局性言判以更高效、更安全地进行移民工作,虽然执行移民的人并不怎么招人恨,官员也有打点,但一些小势力或义军会抓人勒索也是有过,另外收拢的移民让义军、土匪之类武装裹挟走也是发生过,这才是要了解义军动向的主要原因。

    除了开展更大规模的移民,沈磊还开始将玉米、土豆、番薯运送到西北及一切缺粮地方。这些年经前口子村适应性种植与选种这三种农作物的产量有不小增加,这些年的产品虽主要是用在榨油、粉丝、饲料、后干燥存放等,但此时前口子村这里扩大了生产。

    这次扩大生产后不仅仍然保持原来再加工的产品生产外,鲜货与完整玉米颗粒还将与如薯片干,压缩杂粮饼干等历年生产储存的东西运送至各缺粮地方。

    自从南方找来番薯、土豆、玉米等种子沈磊一直在前口子村进行适应性种植,附带着开发了不少副食品。之所以要进行适应性种植乃是这些物种因广州是此时大明最开放的地区,外来物种第一站都是这里。

    只是这些种子在南方并不定受到重视,如南方食物比北方充足且吃米饭,这三种植物土豆主要充当菜蔬培养的,玉米主要是当副食品种植的,番薯也是当作副食品与救急的。

    因这样的定位在南方种植产量要求不太高,口味要求更高。如玉米在南方逐渐培养出的品种是又糯又甜,对番薯、土豆要求也是如此,在选种时向这个方向发展。

    因为在丰富食品上有较好作用,实际上此时南方这些植物在长江以南也有广泛而零星种植,此时刚去世的著名科学家,进入过大明内阁成为次辅的徐光启就是在上海家乡看到这些植物,试种后最推荐番薯,特地写了本书名‘甘薯疏‘介绍与推广,还北方试种过。

    只是徐光启作为一个科学家在大明实在是不幸的,不谈他的天文、数学等成就,其农学的巨著‘农政全书‘只是书坊杂书而已,真正农民是买不起的,读书人中有田地的读过此书但土地完全交给佃户耕种,实际上读不读此书实在关系不大,倒是沈磊将这些书翻印后作为干部培训辅导教材等用,各农庄也备了这类书了。

    另外徐光启在家乡试种番薯比较成功,特别是地窖储藏方法解决了长江以南番薯受冻烂坏问题,这个经验北方可以用,但在北方种植的适应性与主要追求高产的品种培养及种植技术上还是没什么作为。

    作为后世人还有乡村工作经验的沈磊当然不会想当然地以为弄到种子一种下就会大丰收,实际上大明这时候在山东官方强推过玉米种植,但收获的却是一片反对的骚乱,不得已取消了。

    实际上到后世改革开放粮食宽松前山东人最主要的食物是玉米,称之为六谷,但此时他们为何反对?这原因是一来大家不熟悉玉米,官员的作为简单粗暴引起反感,农民将官员的‘逼民致富‘当作别有用心。

    另一个原因是玉米产量并不大高,特别是根本不知道玉米是风媒授粉,零星种植玉米棒常只有少量玉米。况且尝过味道的人觉得口味不佳,还不懂种植技术,一下子让农民种植肯定是难接受。。

    沈磊搞来了番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