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道士下山(第1/2页)  铸唐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九年后

    终南山下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珠。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一阵清朗的吟诗声响彻山野,惊起林中休憩的鸟儿成群结队的从林间扑腾飞出,哗哗一片全是展翅飞翔的声音,各色各类的飞鸟嘎嘎吱吱的叫,好似在为这首诗歌鼓掌呐喊一般。

    “谢谢各位鸟兄的捧场了,小弟赋新诗一首,请各位点评。”随着鸟群四散,山野回复宁静,一道身影从林间缓缓出现,一个十六七岁的俊逸少年骑着一头青牛自林间小路走出。

    少年剑眉星目,五官立体分明,脸上一直挂着淡淡的微笑,有一股万物皆置于胸怀之态,端的气派。这人跨坐在一头健硕的青牛上,身着一袭青衫,头上却是道士打扮,长发绾起,用一尊简易的七星冠裹住,一根白玉簪子插在其中,上下观之,显得颇为怪异,却又极其协调。

    看完了这人,只道生得一副好皮囊,便不要再作他想。倒是他口中所诵之诗值得斟酌一二,此诗无疑是写终南山的一首五言律诗。

    终南山为秦岭主峰之一,又名太一;离隋朝大兴城五十里,姑且称之为长安城。古人习惯将终南山代指秦岭山脉,绵延八百里,养育无数子民。

    这少年口中的诗描写了终南山的雄伟气派,巍峨壮阔,景色远近交相,既凸显了美景,又展现了如世外桃源般的人烟,有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必多言,这首是就是唐朝王维所作,而这少年方才与鸟群说那是他的新作。

    如此明目张胆的盗用还未出现之人的名作,自然只有林川了。

    时光飞逝,一晃九年。当初林川六七岁的身子已然长开,没出他所料,端的一副好样貌,就算林川不属于外貌协会的资深成员,也对此十分满意。如此说来,也就意味着林士毅一家离开此地已经九年了,期间没有再回来过一次,而那一家人在林川梦中出现的次数也渐渐少了,只有模糊的影像还残留心底。

    孙思邈终归还是收林川为徒了,与其说是被林川朝圣般的虔诚给打动,不如说是内心的善良战胜了心魔。极为恐惧孩童与女子的孙神医至少克服了孩童这一关,接纳了林川。在林士毅一家离开的那天,林川冒雨上山,孙思邈将他带进观中,留在身边,一教就是九年。

    “师父也真是的,硬把我赶下山去给那袁老头送这佛像,还叫我包裹严实,不能轻易现于人前,这佛像这么好看,留着自己收藏不好吗,就算是个烫手山芋,卖掉也行啊,拿点钱好好把道观修缮一下。”

    林川显然对自己的下山之旅颇有怨念,四平八稳地坐在青牛背上,手里倒拿着一本《颜氏家训》,嘴里不停边念叨着。

    很显然林川没有看书的心思,不过他也不是完全将书用来附庸风雅的,他把书随手放进牛背上的行囊里,口中说道:“这颜之推老夫子也是个强人,历经四朝而不倒,先后在梁c北齐c北周任官,到现在隋朝还在当官,到底是有本事的人啊。”林川对这类人物满是敬佩,所以拿着《颜氏家训》在阅读,这时代论影响力能与这本书媲美的恐怕也只有诸葛亮的《诫子书》了。

    林川刚刚放书的时候又触摸到了孙思邈叫他交给袁守诚的物件,他的愤懑又涌上心头:就是袁老头这神棍,当初拜师的时候硬要给我算一卦,说我命不应时,非一隅之人,需作久旅。还说九为数之极,最多能待九年,否则师父的长生相也招架不住。我估计是骗我给他送佛像,不过师父历史上那活的年岁也当得起长生一说了。

    林川一边骑着青牛赶路,经过了居住的阳村,见过了儿时的玩伴,张大牛c林业几人过了及冠之年,都已经娶妻生子了。他忽然想到了林寿林峰,想必这两个哥哥也已经如此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