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四章 父子对话(1)(第2/3页)  空降163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属于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高红兵自言自语。

    高峻山接着说道:“老百姓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就是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高红兵道:“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此乃孟子所言,出自齐桓晋文之事。”

    “看来你没有白都书,孟子的话你也能记得出处。”高峻山表扬了儿子一句。

    高红兵谦虚道:“这几日没事,孩儿正好在看孟子的书。”

    高峻山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农民们若能风调雨顺c无灾无难,靠着几亩薄田,还能勉强度日,若遇天灾,则难于维持生计。疾病,天灾,战乱,重赋等等,都会导致农民破产。破产后的农民就会失去土地,从自耕农沦为佃农,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就会一步一步地集中到大地主手里。土地兼并失去土地的农民无法保障生活,在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农民起义。经过农民起义的冲击和洗礼后,政权必将更替,土地得到重新分配,社会矛盾得到缓解之后,又开始进入下一个循环。这就是江山易手的原因之一。”

    “还有什么原因会导致朝廷灭亡?”

    高峻山道:“我们国家是一个阶级社会,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特征。随着时间推移,土地兼并激烈,贫富分化严重,这些都将导致既得利益阶层的出现和壮大。这些既得利益阶级把持着朝廷和各级衙门。但由于国家的利益和既得利益阶级的利益不完全重合,使得政策的制定主要维护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无视社会的发展的需要。这样就导致了朝纲废弛,吏治,奢靡成风,最终必将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如何避免?”高红兵问。

    高峻山继续道:“针对这些危机,一些有远见的皇朝会有一些政策调整,进行一些改革,这些改革往往会有效果,比如王安石和张居正改革。但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局限,无能力完全纠正错误,也没有愿望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最后矛盾总爆发,王朝也就在农民大起义中灭亡。”

    “真就没有办法避免吗?”

    高峻山没有正面回答高红兵的提问,他继续说道:“经过农民起义之后,新的政权建立了起来,土地矛盾和社会矛盾得到缓解。但是,如果此时生产力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比如耕地废弃c农民流徙c人口下降等等,则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来恢复元气。此时当政者若能采取合适的政策,比如轻徭薄赋,整饬吏治,厉行节约等等,则可以恢复生产,经济得以繁荣。这样的例子有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等。”

    高红兵似有所悟:“父皇,孩儿明白了,我们现在正是处于恢复元气的阶段。”

    高峻山提醒道:“但若新的当政者不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反而横征暴敛,严刑酷法,四处征战,那么社会有限的生产力不能满足这些需求,王朝就容易崩溃。秦和隋就是典型的例子。”

    “难怪他们传至第二代就灭亡了。”

    高峻山继续道:“新的政权建立之初,人心尚未完全归附,统治合法性未能完全解决,权利的传承存在不确定因素,比如功臣c权臣的存在,继承人的确立问题。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不仅会引发地方势力反抗朝廷,朝廷内部也将会有各种势力相互对抗。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政权就有被颠覆的危险,例如秦之胡亥杀扶苏,唐玄武门之变,明靖难之役等等。”

    高红兵听到此处,倒吸了一口冷气,问:“我朝不会有这种事发生吧?”

    高峻山点醒高红兵:“在我朝廷内部也是存在着各种势力的角逐的。”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