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4、京师不平静(第2/3页)  唐船——明末海内外的那些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开始拆房子。

    拖家带口的居民露宿街头,仙人巷外哭喊声震天,六部官员听说这个消息,纷纷前来干预,却被官兵堵在巷外。

    工部主事梁材跪在巷口痛哭嚎啕,户部主事海瑞过来劝道:“梁大人,既然我们进不去,那就走吧。”

    梁材仰天长啸:“天理何在……”

    “梁大人,你这么做又有何用?”

    “海大人,光天化日之下强取豪夺,天理昭昭,王法何在!”

    “走吧,梁大人,我自有良策。”

    海瑞说罢,拉着他绕过人群,拐进一条小巷,来到一家棺材铺门前。

    见海瑞走进棺材铺,梁材待在门外不明就里,不一会儿,就见有人抬出一口薄棺。

    “海大人,你这是要干什么?”

    “梁大人,拜托了。”

    说着,海瑞饱含热泪跪了下来,梁材急忙将他扶起。

    “海大人,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要上疏弹劾当今!梁大人,海某在京没什么亲朋,等我死后,请你帮忙照顾我的家人,多谢了!”

    “海大人,梁某不才,自叹弗如!”

    于是,海瑞把这口棺材拉回家,埋头写下一份奏章,亲自送往紫禁城文渊阁,当晚,便送进了皇帝的寝宫。

    看罢海瑞上疏,嘉靖皇帝怒火中烧,马上派人把首辅大学士徐阶、成国公朱希忠等人召进宫来。

    “今日宣你们进宫,本想问问有关太子裕王之事……”

    伴随着一阵急促的咳嗽声,嘉靖皇帝讲不下去了,这时,黄锦赶忙给他拍胸捶背。

    徐阶赶紧伏地叩首:“请陛下保重龙体!”

    过了一会儿,就听嘉靖皇帝苦笑一声,接着讲道:“朕知道,早晚得有殡天之日,你们不必紧张。”

    徐、朱二人齐声高呼“万岁”。

    忽然,嘉靖皇帝从床上摸出一张奏折,扔到二人近前,气愤地讲道:“这是海瑞的折子,你们看看吧。”

    徐阶把折子打开,成国公也凑过来,二人边看、边皱起了眉头……

    又过了足有一刻钟,嘉靖皇帝挺直身子,干咳了几声,似乎有了底气。

    “朕千秋之后,相信自有公道!但不知你们有何看法?”

    此刻,徐、朱二人只看到一半,早已吓得面如土色,只见海瑞在奏折中写道:

    户部云南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昔之务为容悦,阿谀曲从,致使灾祸隔绝、主上不闻者,无足言矣。

    过为计者则又曰:“君子危明主,忧治世。”夫世则治矣,以不治忧之;主则明矣,以不明危之:无乃使之反求眩瞀,莫知趋舍矣乎!非通论也。

    臣受国厚恩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不为悦谀,不暇过计,谨披沥肝胆为陛下言之。

    汉贾谊陈政事于文帝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夫文帝,汉贤君也,贾谊非苛责备也。文帝性颇仁柔,慈恕恭俭,虽有爱民之美,优游退逊、尚多怠废之政。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且治当之,愚也。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政之安且治颂之,谀也。

    陛下自视,于汉文帝何如?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可为禹、汤、文、武,下之如汉宣之厉精,光武之大度,唐太宗之英武无敌,宪宗之志平僭乱,宋仁宗之仁恕,举一节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