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部金陵金梦 66、暗箭难防(第2/4页)  唐船——明末海内外的那些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了兴记钱庄说明了来意,伙计把他们领进了庞尚鹏的书房。

    这间书房还没收拾好,乱七八糟的书籍、账本堆成了小山,庞尚鹏招呼他们落座,仆人过来献上了香茗。

    汤景开门见山地讲道:“庞掌柜,我家织坊已经开张了,真该好好谢谢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还需要些周转资金。”

    这时,庞尚鹏把手里的几本书塞进了柜橱,转身落座,乐呵呵地讲道:“恭喜汤大官人!望你能谨记圣人的教诲。孟子云: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把签订好的文书双手呈递给庞尚鹏,汤景讲道:“庞掌柜言之有理,借你吉言,汤某不敢怠慢,必然尽心尽力,以不孚众望。如今,人到中年,十分后悔年轻时的荒唐,现在才明白:投机取巧、终不归君子之道。”

    “汤大官人,不必这么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乃人之本性,存天理而灭人欲,终归不是经世之道也。”庞尚鹏说罢,深叹了口气。

    “庞掌柜,我们刚才路过朝天宫时,发现很多大户人家,前去找清一真人鸣屈喊冤,还有很多百姓议论纷纷,你可知道所为何事?”朱辉问道。

    “你们今天才发现?”庞尚鹏无奈地摇了摇头,不无忧虑地答道:“从三堂会审的那天起,就有人在朝天宫煽风点火,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莫非是针对海大人?”朱辉判断,此事的起因,或许和黄炳文有关。

    “海大人真不容易!江南本富饶之地,自严嵩父子改稻为桑以来,虽有过一时之繁荣,却留下了长久的祸根,财主们贪得无厌,官商勾结,大肆兼并土地,失地农民无以谋生,天下也没有流民置家立业的营生,结果就造成流民遍地。如果不是海大人约束士绅豪强,再过个几十年,江南半壁江山危矣!”庞尚鹏感慨地答道。

    汤景听罢嘿嘿一乐,讲道:“咱家的染坊虽然不大,也能容下数百人就业,算是答谢了海大人之恩。”

    庞尚鹏接着讲道:“再好的丝织布匹,也得有人能买得起才行,你们看,现在绝大多数还是官府采购,官府哪来的钱?还不是盘剥黎民百姓,如果我们能多几个陶朱公,普天下都有我们的生意,大家互通有无,让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说实话,出海做生意并不容易。”汤景摇着头叹道。

    朱辉并不以为然,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在下看来,人家西洋人在海外做生意,一般都是派传教士先行,然后才开埠贸易,通过教化人心、殖民海外。他们在日本最繁荣的堺町,把商人们组织起来,通过‘众合会’来宣扬基督教,以实现长治久安、持续经营之目的。这种做法非常高明,而只知道打打杀杀、又妄自菲薄的王直、徐海之辈,岂能与之相提并论?”

    庞尚鹏点头赞道:“月空长老有大智慧,他早看出了问题的所在,对我明朝海商及海盗的情况,有着深刻的认识,正是他说服了海大人,让我再借给你们一些银子,用于扩大生产,所产盈余,给长老师徒当经费,远航大洋彼岸的新大陆,宣扬我中华文明,无论宣化使团走到哪里,我们大明朝的商团便跟到哪里,与西洋传教士一比高低,其功德不亚于玄奘和鉴真大师。”

    尽管三人聊得很投机,但时辰却不早了,汤景催促庞尚鹏给他准备银子。

    于是,庞尚鹏拿出所有的文书,仔细检查了一遍,喊道:“庞贵,取庄票来。”

    过了一会儿,庞贵抱来了一个锦盒,递到汤景的面前,讲道:“汤大官人,请你点点吧。”

    汤景把锦盒打开,只见里面全是花花绿绿的庄票,他借了个算盘,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