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七十四章 监者渎职(第2/4页)  汉末皇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泉便明白王允为何如此了,原因很简单,朝廷收回盐铁,无疑是断了太原王氏的根,也就难怪他会这般冲动了。

    毕竟,作为并州大族,太原王氏是州内名门望族,世代担任州郡的重要官职,在并州当地影响很大,威望颇高。而太原王氏能如此兴盛,除了族内人才涌出以外,更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并州之内,掌握了大量的盐铁利益,这才能如今的强盛局面。

    本朝世族豪强能够崛起,最大的原因自然是他们掌握的资源多,可以供养出更多的人才,只是,要想养出人才,必然需要足够的财富供应。

    这就像后世那些写的,做文学的,没有稳定的生活,能有几个写出绝世的好书?

    放到如今,看待世族豪强崛起也一样,大多数世族豪强是用着中国人最通常的方法,靠着土地兼并,积累财富,供养家族子弟的。

    可是,太原王氏不同,或者说整个并州的世族豪强都不同,并州土地本就贫瘠,又因为身处边郡,时常有战事,想在这里靠土地兼并供养家族,很明显太困难了。因此,这些并州的世族豪强,自然把目光放到并州的盐铁之上了,正是因为他们掌控并州盐铁的民营贸易,这才能有大量的财富供养家族子弟。

    现在,伏泉一开口就是收回盐铁官营,当然是要了王允的命,毕竟若真如此实行,太原王氏恐怕立马掉价大半,也就无怪乎王允这最擅长隐忍的老狐狸,要第一个出来跳脚了。

    不过,王允反驳伏泉的理由,也是让他很无语,因为他话里“与民争利”这些话听着,很容易让他想到明末那几个皇帝靠着农业税根本不能维持朝廷用度,所以只能派矿监到各处收税,结果那些代表大地主阶级的文官代表,立刻上蹿下跳的和皇帝争论,说这些是与民争利的恶政,是容易激起民怨的亡国之策,不能实行云云。

    由此看来,官僚阶级不论何时,也都是这个德性了,也不知,这些政策到底是在和谁争利?到底是不是亡国的恶政?

    说实话,王允的话,在伏泉看看来错漏百出,汉武帝受限于财政压力,强收盐铁,靠此维持住了军费,如何和其后期导致民怨沸腾,天下户口凋敝有关?

    毕竟,在前期,汉军实行以战养战的时候,可并没有出现后来的恶果,而汉武帝强收盐铁,可是实实在在稳住财政的。

    而汉武帝后期之所以会崩盘,除了他拿着数代祖宗积累的财富,丝毫不知休养生息以外,也有他后来为了面子,不再实行以战养战,大大加重的军费支出,以及不懂经济的他连番来了一些破坏经济的政策,最终种种原因结合,导致经济崩盘,使得天下民怨沸腾,起义不断,若非靠着他祖父汉文帝的面子,一封罪己诏下达,说不得汉朝在他手上强盛,也在他手上崩溃了。

    当然,这些话伏泉不好说出来,倒不是因为他不敢在朝堂议论汉武帝,自从前汉宣帝即位,对于汉武帝之功过,大汉已经不像武帝时期那种如同文字狱般的噤若寒蝉了,他的是非功过,也没有什么不可说的。

    伏泉之所以不好说,却是因为他拿不出有说服力的依据来证明,朝廷强收盐铁,会不会导出现汉武帝后期的结果。

    他不是学经济学的,可以用各种理论知识来证明,当然,伏泉觉得,就算他有理论知识,恐怕这些朝臣也不会承认,毕竟他们完全可以用这事情没有事实证明来抵赖。

    为了利益,只要他们想,根本不会有他们不敢反驳的事情,若是有着后世经验,伏泉现在说这些自然没人敢反驳,然而,这不是没有先例证明吗?

    盐铁官营本来是部妙棋,结果可惜,这部棋被汉武帝其他的经济政策,完全搞得在现在成了与民争利的亡国之策了。想来,后汉数次禁止民间私营盐铁,却不能成功,除了世族豪强势力大,阻力重重以外,也有当局者对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