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上海街头篮球爱好者的胜地,每到节假日此处必定暴满,想要在这里打上球,只有两个方法,其一就是早早地来到此地占据好一个半场,注意通常如果你们人数不足十人的话,只能拥有一个半场,要不然在旁的后来者不骂死你,也瞪死你了。
其二就是靠本事,以技服人了,具体的就是如果有人正在一个半场打斗牛比赛,你可以上去招呼示意自己也要参加,如果比赛的两队同意,参赛的队就由两支变为三支,可以约定以多少球为限胜者继续比赛,而负者只能下场换另外一队比赛,换言之,如果你够实力的话这样就可以一直有球可打,相当于霸占了场地,即使你有意让让对方,让鲜有上场机会的球队稍试身手,但不出意外地一会儿就又会换你上场,那队如果识趣,就会提早离开了。
当然你有实力,也可以去挑场,说明自己就要玩这块场地了,如果不服就用实力说话,一般这样的情况在万体馆体育场上发生的不算多,因为来这里打球的也都不是一些泛泛之辈,只有对自己极度有信心或者是极度嚣张的人才会去做挑场这样的事。
这里形形色色的各种人都有,一些一眼就看出来是专业打篮球的不说,即使是一般学校出来的,也都是颇有几把刷子的,此外,三十四十的“老鸟”,兰眼黄发的“老外”,身高体壮的“老黑”也都是这里的常客,要想凭空地有球打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
见那神秘男子还未到,李昕等四人便找了水平最高的一块场地边席地而坐,观看起比赛来。只见对阵的双方,一支人员着装统一,行里行外左看右看都似训练有素的大学生球员,而另一支则鱼目混杂,典型的多国部队,三人中两人是老外,一黑一白,一高一矮,一壮一瘦,好似八卦里的阴阳两面,相得益彰;外加个身材高大的17,8岁高中生模样,倒也可算是不错的搭配。
先说那“大学生队”,身高一个一米六五多一些的,一个一米七五多一些的,一个一米八五多一些的。身高虽然有参差,但是差距却来得格外平均,况且三人都是典型的流海,着装又统一,也无明显的胖瘦,看起来倒格外的和谐。三人打法也各有特点,最矮的那个虽然人短但志却一点不短,只想着往内线挤,杀伤力倒也厉害,各种手势的上篮,挑篮,打板甚至勾手任对方一时竟也奈何不了他。最高的那个,虽然相比对方的第一高度并不占优势,但腿部筋肉发达,弹跳出色,篮板争抢中丝毫不逊色,更绝的是又一手外线投篮的好功夫,令防守他的黑大个徒呼奈何。与那矮个儿倒是形成鲜明对比。剩下的那个却是最绝的,运球花哨,什么连续胯下左右互换运球,连续左右腿交叉运球,连续背后左右手互换运球,带球左转身,右转身样样精通,这令李昕想起了校友凌君晓,传球亦如运球般花哨,什么背传,击地,胯下等等也都难不倒他。而且失误极少,但速度却极快,时常将对方耍得团团转。
再看看那“杂牌军”,矮小的白人老外估计25岁左右,面色白净,并非那种身上“杂草丛生”的白大块,一般组织进攻都由其发起,传球,运球都有模有样,更在需要的时候有惊人的突破速度,看来球龄不短是个个中老手;再看那个黑大个,身高快有1米95了,而且体态微胖,典型的篮下吃饭的主儿,本方篮板几乎其一个人包了,缺点就是投篮不够精准,显然是个半路出家的,依靠身板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最后看看那高中生,身高约模1米85多,身材匀称,打球的动作也称得上标准,尤其投篮命中率极高,得分几乎都靠此人了。
两队虽然风格迥然不同,但是由于水平相差无几打起来倒也颇为好看,除了四人之外也引得许多路人在一旁观看,渐渐地竟形成一道风景。
由于是不记分的非正式比赛,双方你来我往并没有哪一方明显占优,两队各有特点,比赛柔和了各种技术风格,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