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仙侠小说(第7/8页)  玄通仙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现代化的改革派佛教虽然随着时局的变改,而取得了胜利,但以印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势力,他们所坚持的传统修持法门,尤其是专心于念佛等简单易懂的往生净土法门,也被现代佛教所吸收并宏扬。上面详述太虚的佛教革命,主要的是用来看出一个宗教的改革历程是艰辛困苦的,但却又是不得不如此。反观道教,道教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认为有生不必有死,以一己之力,与天争胜,追求永生。据史记.封禅书所载,求仙之说战国时已盛行。自周迄今,其间较大的改革有东汉张陵的五斗米道、北魏寇谦之改良了科仪、金(宋)时王重阳创全真道;这些变革都不如佛教的大。而自南宋以下,近八百年来,并无新的重大改革出现。尤其民国以后,整个社会思潮及社会形态,在西方的冲击下,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中西新旧各种宗教纷陈并起,道教并无调整自己的脚步来适应它,也没有完密的教团组织、布道方式,无法和其它的宗教相抗争,因而逐渐丧失了它的信众,而走向式微。道教的式微和没有有力的人士领导道教改革有关;底下再略举数项,论述其主要式微原因于下:?[4]

    重术轻学,信徒的素质难以提升

    道士,要他演述科仪,可以长达三天三夜;但要他讲经说法,则难以启口,也难以维持半个小时。学与术严重失调。今日在台湾许多宫庙的住持,不仅看不懂道经,甚至误把佛经当道经来诵念。宫庙的住持及信众,普遍存在素质低落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形成,虽然原因很多,但是道庙重术不重嘉言录,一九八二年四月基隆十方大觉寺印赠等书,印光法师文钞是收集印光文钞最全的书,后来台中莲社亦予出版,而不收录此信,殆出自于为贤者讳的心态。印光受到太虚学生的攻击,不止一次,印顺太虚大师年谱民国十八年条云:时印老(五月二十九日)复某居士书,痛斥大愚。可见除佛化青年会的传单外,太虚剃度的弟子大愚也撰文攻击过印光。?[4]

    学,则是主要原因之一

    术是指科仪、风水、占卜、命相。学是指对经书道理的阐扬。台湾及东南亚一带的华人社会,非常重视俗称山、医、命、相、卜等五术。山(仙道),指静坐、炼气、养生、药饵、灵修等。医(医疗),指针灸、方剂、推拿、食疗、心灵治疗等。命(算命),指紫微斗数、八字、四柱等。相(勘察),指手相、面相、骨相、名相(姓名学)、墓相(阴宅)、宅相(阳宅)、风水勘舆等。卜(卜卦),指易占、六壬、太乙神术等占卜术。这些流传久远的术数之说,自有它存在的价值,唯过度重视术法科仪,而不从哲理着手配合来论述,易使人诬指为迷信。术须有学来做领导、介绍,才不致流于庸俗低劣,且术越深,修持应越高,才不会以术为恶。学是指经书中的哲理要义。道经中不乏好的经典,有些谈论义理,如道德经、南华经、黄帝阴符经、太平经、周易参同契、抱朴子、清静经、悟真篇等等,有些涉及民俗如北斗经、南斗经、老子守庚申求长生经、受生经、玉历至宝钞、玉匣记等等,这些均必须有人来加以简择,以古籍今译的方式,将其义理及其对后世民俗的影响,介绍给世人。今日道教的术法太过,而学理的认知则普遍受到忽略,造成了信众的素质难以提升。?[4]

    三、缺乏教团组织,传教无方,无认同感

    今日世界的宗教,如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甚至台湾的佛教、新兴宗教等,大都有定期聚会(或经常聚会),有教团组织、传道方式。但相对的,道教徒则是一盘散沙,平时各人拜各人的神,并无定期聚会,各宫庙也互不相属,无人讲经传道。拜妈祖的,自认是妈祖信徒;拜关公的,是关公信徒;对道教神只毫无概念,对道教也无认同感,甚至不认为自己是道教徒;有的更刻意去攀缘佛教,弄成道庙由和尚住持,而成了非佛非道的怪现象。所以在台湾虽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