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零二十六章 启新16(第2/3页)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成品和半成品送到最近的主体造船区去。

    这样在事先阴干的船材充足的情况下,年内至少就有两位数的新船下水了。

    所谓的百年海军底蕴,就是这么用人力财力物力给慢慢堆出来的积累。

    虽然,目前受到国朝方面的严重警告和抑制措施,但是淮东发展的步调却并没有因此有所停滞,只是在具体的发展方向上进行调整和收缩而已。

    淮东本镇在陆地上的军事力量和防线都有所收缩之后,就将侧重于加大海路方面的投入和拓展,而不能让人口和军队都有闲置下来的机会。

    这种全体军民长期保持高动员比例的奋进精神,只可进不可退,也不能轻易让它松懈下来才是。

    比如,更多的本地新船建造项目,在南朝大梁方面造船业的产能迁移和萎缩之后,想要购买和定制到更多的新船已经不太容易,而朝廷的管控也是越来越严格,进一步造成了从南朝补充海运力量的具体成本。

    因此,只能在有安东大量造船原料的支持下,尽早考虑发展淮东本地船舶业的替代作用了。

    还有就是军事方面的布局,淮东不可一日无战,也不可没有长期的外部威胁和需要,维持一定军事活动,以及对部队战备状态的磨砺和保持。

    比如在大陆上尚且没有更多可以作为,在各地局势稳定之后,对于占据泊灼口一代的种师中所部,后续追加投入和扩大经营。

    原本被削减了王贵的前军部之后,淮东具体的军力配属之上,就出现了相当大的一个缺口,而不得不在次要地区进行收缩和撤退;

    比如被留在乌骨水下游的那一小部孤军,原本准备是派船帮助就近撤退来。

    但正所谓祸兮福兮,失之东隅而收之桑榆的基本道理,风卷旗从闽地带来的那些三千多闽兵,就成了某种应时之选了。

    虽然把他们作为主动进攻的战力还很有些不足,但是指派到多山和丘陵为主的辽东半岛,作为驻守和镇压力量,还是比较轻车熟路的。

    毕竟他们作为闽地的驻屯军,在与当地山哈土蛮和豪强的长久对抗作战当中,已经是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这样就可以把当地杜桑麾下,同等规模的驻守兵力给替换解脱出来,而作为其他方向加强和投入的机动力量。

    比如就近渡海支援占据了泊汋城的种师中这一路;以追击和清算罗肃先的残党为籍口;最终目的是完成对于乌骨水到鸭绿水之间,广大地域内的中小诸侯和分藩,完成全面的压制和行驶管领权。

    这片东南地域内的诸侯藩家,历代遭遇的动乱都相当有限,而且实力也是安东诸侯里最孱弱的一批,因此,长期才能够作为罗藩的自留地和受保护的附庸存续下去。

    现在,显然是让他们换一个贡赋和服役的对象了,而错过了目前这个时机之后,罗藩的内乱决出了胜负,就在没有更加适合,也更名正言顺的理由和借口了。

    不求能够全面军事占领和镇压这片地区,只要能够像新罗藩全罗道那样,通过扶持一批亲附的诸侯和驻留要点的武力威慑,来保持一片专门提供资源和劳力的附庸飞地

    而在潍州境内的海沧港,

    陈渊也在偷偷的打量着自己日后的同僚,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算是自己校友或是学长了。

    因为今天,是他随鹏举哥哥前往沧州,就任新职位的启程之日,鹏举哥哥新当任的乃是暂编沧州营的正将,兼当地的步军都监,以统管当地收编武装整训的后续事宜。

    但是名义上,还是打着当地那只沧州义军的旗号,并且在名义还接受了河北招讨行台大使,河北大都督张邦昌的招抚,而有了另一种“沧州团练”的名分上掩护。

    而鹏举哥哥能够外放独处此任,无疑代表着来自置制镇抚府的某种信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