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百九十九章 走访关中,调查情况(5/7)(第1/2页)  大秦之天授扶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只不过,这些好处都是针对那些在战场上取得了战功的人而言的,但是,战场上的事情,可没有一帆风顺的,有人建功立业,自然也有人抱憾而终。

    秦军将士有不少还来不及建功立业就已经战死沙场了,而对这些人的家庭而言,失去了一个顶梁柱一样的劳动力,而且还没有从战场上获得任何的功勋奖励,他们的生活显然就会落入贫困之中了。

    在这个时代,税负不算是很重,但是徭役是非常繁重的!

    所谓徭役,就是指每个家庭在一年之内,都要抽出一段时间去国家那边去为国家服务,比如说修建骊山陵墓啊,修建长城啊,修“一九七”建秦直道和运河啊!

    这些都是需要巨大的人力来进行的,而古代想要招人来工作,可不是像现在这样开个公司,招募工人,给他们提供吃的喝的住的,还给他们提供工钱,然后让他们在这里劳作!

    在古代,这样的事情想都别想!

    那么,古时候的工程是怎么完成的呢?

    那就要从古代的徭役法律上面说起了,以秦朝为例,秦朝的赋税不重,但是徭役却很严苛!

    徭役是统治者使用法律强迫平民无偿进行劳动,其种类包括好几种,有出力气的力役,有给帮助政府打杂,种田,运输东西的杂役,也有直接参加战争,参军服役的军役!

    秦朝时期,国家发动战争,每一次都需要征发平民,组成军队然后对六国进行作战,而平时,一旦战斗结束,这些军队返回秦国的话,则军队就地解散,士兵们将手中的武器上缴之后,返回自己的故乡,继续进行劳作!

    平时的时候,他们是农民,负责耕田为国家提供税负和粮食,战时他们就需要服徭役,参加军队进行作战,而这种徭役,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脱,一般以家庭为单位,一户人家至少要抽调一名青壮年男子去服役至少三个月!

    因为耕作的规律性,所以基本上每一次的对外战争都会选择在农闲的时候进行,不然的话,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被战争给消耗的话,本国的农业会受到影响,所以秦国对外战争持续的时间并不会特别长。

    但是也有例外,像长平之战那样,双方各自出动数十万大军啥事也不干,就在那里耗着,其实是七伤拳,大家都消耗大量的粮食物资和大量的劳动力,然后对自己国内的农业生产和物资补给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长平之战与其说赵军是被秦军打败的,不如说赵军是被秦军活生生的耗死的!

    秦国的国力比赵国要雄厚,秦国还占据了关中这一块肥沃的土地,所以国内的粮食物资储备充足,虽然大军在外征战消耗非常巨大,但是他们完全可以支撑住,但是赵国就不一样了!

    他们的国力可承受不起这样的消耗,时间拖得太长了,国内缺少劳动力之后,他们的农耕要被完全耽误了,而要是连农耕都无法完成的话,那么到了下半年,他们的粮食补给就会更加紧张,搞不好整个国家都会发生饥荒的,于是,赵国国王根本等不下去了,他撤换了主张稳固防守的老将廉颇,启用了赵括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年轻人,结果就有了长平之战的溃败了!

    长平之战对赵国国力的打击几乎是灭顶之灾,他们损失了主力军队不说,国内一大半的青壮年男性都死在了这场战斗之中,从哪以后,赵国不要说发兵打仗了,他们自己种地,都凑不齐人手!

    而秦国也通过长平之战,成功的把自己在关外最大的敌人给干掉了!

    至于王翦发兵六十万,灭掉楚国的那一战,其实是长平之战的翻版,他们在楚国边界跟项燕对峙了一年,秦帝国再度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国力将楚国人硬生生的耗死了!

    人们普遍都认为这场战斗的失败是因为王翦在这里驻扎的时间太长,使得项燕和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