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我本是散淡的人(第1/4页)  闻枪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丹徒县城不大,占地方圆不过数里,数百户人口,平时一有什么消息,不消两个时辰便会闹得满城皆知。

    一德学堂门口,此刻正被围得水泄不通。

    一是因为那支黑甲铁骑,二是因为那位红袍女将。

    “卜先生,本将军该说的已经说了,剩下的您自己掂量。”说话的正是当朝正二品征南将军燕羽禾。

    对面站着一位葛衣老者,手拿书卷,须发斑白,身形虽显佝偻,然与之相视竟有种正气慨然之感。这位老者正是前些日子与发财恭喜饮酒放言河堤边,赠与恭喜秋葵黄玉佩的老不羞卜道德。

    燕羽禾见眼前这位在陛下所撰的《永宁天下名士录》里排在前列的老先生无动于衷,便准备拿之前对付潞州司马罡的手段对付卜道德,不为其他,只是干脆简单。

    这时门外拥挤的人群敞开了一条通道,通道里走出了一个头戴乌纱,身着绿色圆领袍,胸前绣有蓝雀补子的文官模样的人,然而怪的是不过才二月时节,此人却大汗淋漓,身上衣服虽干净非常,手上和走路时不时露出的布鞋上却沾满了泥土。

    散开的人群纷纷恭敬地弯腰称呼主簿大人。

    这位主簿大人殷切地躬身一一回应,脸上笑容憨实。

    燕雨禾眯眼瞧着这个论官阶和职位与自己差了十万八千里的年轻小吏,自言自语道:“现在的读书人,都这么有趣吗?”

    这位主簿大人朝征南将军燕羽禾作揖道:“下官大秦晋陵郡丹徒县正九品主簿徐幼安,拜见将军,因县令大人不在县内,故而由我暂代职务。下官刚刚在田间务农,略有怠慢之处,还望将军海涵,只是不知将军带军拜访丹徒县,所为何事?”徐幼安因为不知眼前这位英姿飒爽的红袍女将是何身份,但料想应比自己官位高,便采用对上级的揖手礼。

    徐幼安又跪地向卜道德行了一空手礼,俯头至手与心平,空手礼是大秦官员对尊敬之人所施。

    燕羽禾听到徐幼安的名字不禁了然,这个徐幼安,本是永宁元年进士,后入翰林院选为庶吉士。庶吉士乃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大都是陛下跟前的红人儿,三省六部的诸多大佬也大都是庶吉士出身。本是前途无量的徐幼安,后因京城闹得沸沸扬扬的“希言案”,被言党势力排挤。

    至于燕羽禾为何会对徐幼安有印象,那是因为这个徐幼安贬官前题在大理寺庭前的四句打油诗:

    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这件事本可以拿来兴师问罪,但不知怎么没了下文,徐幼安也一时没了踪迹。原来是跑到了这里当起了一个九品主簿。

    燕羽禾对文官之间的勾心斗角没甚兴趣,拿出皇帝的谕令,与徐幼安说明来意。

    徐幼安下跪听完谕令,眉头紧皱,看向卜道德。

    卜道德悠哉悠哉地看着手上的圣贤书,面色有些潮红,见徐幼安看着自己,卜道德清清嗓子,对燕羽禾说道:“燕将军与我祖上皆是袍泽,都是大秦开国的功臣,所以老朽答应燕将军去乾卿宫做一个客卿,但是老朽有个不情之请,还望燕将军答应。”

    燕羽禾恭敬地答道:“先生请说。”

    卜道德说道:“老朽做了半辈子的先生夫子,若说是桃李满天下也不为过,然而真正中意的弟子不过三个半人,一个赵错死在了彭城,一个徐幼安甘心做个田舍郎,还有一个始终不肯叫我声师傅的混帐小子,此刻大概在后山砍柴,剩下半个则是个嘴上没几根毛的娃娃,现在还瞧不出端倪。老朽想求燕将军的,就是给我这个不肖徒弟徐幼安一个机会,让他去博一份功名,不为光宗耀祖c加官晋爵,只希望这不肖徒弟走一条正路,莫要埋没了他。”

    燕羽禾不假思索,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