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起航(第2/3页)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牙接受了。

    曾炩上任后,做了四件事情。

    首先,曾炩对整个中山国的吏治进行了整顿,最主要的就是进行肃贪。曾炩采取了“三管齐下”的方法来肃贪:第一、执行处高压打击,使人心存敬畏,不敢贪;第二、找漏洞完善制度,使有便利条件的人找不到贪污受贿的机会,不能贪;倡导廉洁,净化社会风气,使所有人民都对腐败深恶痛绝,不想贪。

    自古以来,廉政建设必定离不开四个方面:一是公众教育和廉洁意识深入人心;二是在立法、行政、司法、传媒、私营机构和公民社会等各个层面建章立制;三是有效预防;四是严格执法。来自后世的曾炩自然是深谙此道,因此,他的肃贪行动取得了让他比较满意的结果。经过曾炩的整顿,中山国原来的官员,大部分都被曾炩抓住辫子剔除掉了,换上了新人。当然,这些新人大部分都是郑玄的弟子,都是曾炩的亲信。

    其次,曾炩重新整编了整个中山国的郡国兵。但是,得到的统计数字让他很是气愤。因为照账面统计,一共应该有郡国兵两万多。可是,实际却只有一万两千多。很明显,其他的都被吃了空饷。而这在役的士兵,也差不多有一半是不合格的兵源。

    曾炩现在是明白为什么黄巾军能在起事之处取得那么大的战果了,实则是汉朝此时的军队也是腐朽到了极点。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已经糟糕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最终,曾炩让赵云等人将这些郡国兵全部加以整编,选出其中素质较好的近八千人加以训练,其余的四千多,则是将他们交给国渊和枣祗,让他们屯垦去了。

    曾炩又在中山国征兵,补足了余额。军官全部换上了曾炩的自己人,至于原来的,全部被曾炩以贪墨等原因革职罢免了。

    东汉的兵役制度由于以募兵制为主要形式,对于应募对象不再有所要求,因而士兵成分复杂,多以社会散闲人员、无业游民为主,也有农民、商贾、少数民族男子,甚至还有死刑囚徒,如度辽营即是由召募的死刑囚徒组成的,其他各要地屯兵也有不少刑徒。由这些人组成的军队素质低、战斗力差,而且军纪败坏。

    东汉募兵的其他手段,还有以免除赋役为条件召募士卒的。如东汉末军阀混战时,孙策初入江东,即以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为条件募兵2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形势转盛。

    东汉时期,由于豪强地主土地兼并极为严重、造成大量农民破产,社会上出现为数众多、无所归依的流民,为了生存,他们往往自托于营伍,走当兵吃粮之路,这样也为募兵制的盛行提供了兵源保证。

    东汉募兵战斗力差,除成分复杂、素质低、军纪败坏等原因外,还有,募兵制往往是应急性临时招兵,士卒平日未经军事训练,不习骑射,长期屯兵虽为职业军人,但终身从军,当兵时间很长,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样使军中存在着大量病老羸弱之卒,战斗力自然日趋低下。由于上述原因,东汉的军队无论对外族作战,还是对内镇丄压反抗,常常胜少负多,每战常负,王旅不振。

    曾炩改变了这些,他对招募的士兵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那就是年龄一定要在十六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同时,对士兵的体质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绝对不收体弱的士兵。

    所以,最终这补足差额的士兵,大部分是从无极商会接纳的难民中征收的壮年人。这样,使得士兵的素质得到了保证,而且军队的忠诚问题也顺带着解决了。

    再次,在这些士兵招纳足够以后,曾炩就让他们一边进行训练,一边进行屯田,偶尔还进行剿匪。这时候,中山国的大部分地区还是较为平静的,只有北边的上曲阳、唐县、蒲阴到北平一线以北的山区有部分山贼聚集。但是这些地区人口较少,并不是中山国的中心区,所以,规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