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炩被贾诩和田丰说动了。本来,曾炩就非常忧心北方三郡的防御问题,现在听了贾诩的分析,曾炩也想到了鲜卑族有很大的可能全面入侵。现在的情况和他记忆中的完全不同。在记忆中,檀石槐此时早已死去,继位的和连的能力与檀石槐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在檀石槐死去之后,鲜卑族在184年的时候,已经陷入了即将分裂的局面,自然是不可能以举族之力大肆进攻大汉的北疆。但是现在檀石槐还活的好好的,鲜卑各部也在他的控制之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檀石槐完全具备了集合鲜卑族全族的力量大举南下的条件。
曾炩前两世都是生活在平静的现代社会中,没有经历过战火,对异族入侵没有切身的体会,自然是不理解这时代北疆边郡随时都在异族兵锋威胁下的人民的心里。但是他也是一个民族情节非常浓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民族主义分子。在前两世,他一直在为能让华夏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巅而不懈努力奋斗,所以,在田丰提到了这个时代北疆边郡人在面对异族入侵会拼死战斗之后,曾炩很容易的就相信了。中国人在面对民族危机的时候,从不缺乏合作精神,这是一个亘古以来就具有的传统。曾炩相信,在鲜卑人入侵这样的危机下,这些黄巾军的降卒改编的军队必定会拼死战斗。再说,这些人本来就不是什么不可救药的人,他们本来就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起来造反的农民。现在,他们在曾炩的治下,不但没有遭到杀戮和虐待,反倒是生活无忧,对曾炩一直心存感激,自然也不可能再生叛心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最爱好和平,最没有野心,最安于现状的民族,对此,曾炩是最有深刻体会的。中国人在没有被刀斧加身之前,是不会反抗的,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很多人即使面对生存危机,也仍然是苟延残喘,不思奋起。
不过,在汉代,这种可以说是懦弱的民族性格还没有形成,汉朝人还是比较尚武的,不然,也不会有“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这样让人荡气回肠的语句流传于世。
曾炩很快就决定了,马上将在无极城训练的三万黄巾军降卒加以整编,然后令吴懿和周仓各率一万五千人,北上代郡和上谷郡。并任命张郃为北方三郡的军事长官,以吴懿和周仓为副职,统领三郡总共五万军队,防备鲜卑族可能的全面入侵。
此时,曾炩基本上已经肯定,鲜卑族会入侵北疆。檀石槐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物,手下也不缺乏强兵悍将。在此时大汉国国内烽烟四起的条件下,他要是不发动大规模的入侵,绝对不符合他这样的枭雄的性格。
曾炩知道,他必须尽快解决黄巾军叛乱的事情了。不然,他很难全力迎战即将到来的鲜卑族的举族入侵。
此时的他,看到了比贾诩和田丰所看到的更大的危机,那就是幽州和并州两州北方的所有异族,可能都会趁此机会,群起攻击大汉的北方。
在发不了两个命令后,曾炩率领大军,急速南下了。
在南下的路上,由于一路上经过的几个县的黄巾军都被集中到了北方的下曲阳和南方的广宗两地,已经没剩下多少兵力了。而曾炩在中山国的执政方针又极得民心,杨氏和巨鹿郡治所廮陶的留守黄巾军望风而降,曾炩兵不血刃的连下两城。
就在曾炩准备从廮陶南下,攻击任县的时候,他收到了赵云的求援信。
赵云在来信中说,张梁把信都周围数县的黄巾军全部集中到了信都,共计五万余人。他在首攻不利的情况下,考虑到自身军力,下令暂停进攻。他希望曾炩能派遣援军,不然,黄巾军据城而守,仅凭他手下的一万骑兵,是不可能攻下新都城的。
曾炩也知道,赵云所说的是事实。在对方的兵力是你的五倍,而且是据城而守,更坏的情况是自己的兵力还是不善于攻城的条件下,即使你是战神,你也不可能攻下城池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